
东莞“内转”慢热(2)
政府主导全力推动
即使企业有很多顾虑,但政府却极力推动企业身份的“转换”。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早在今年初就将东莞印刷企业作为加工贸易企业转为三资企业的试点。为了方便企业转型,自今年1月份起,已将部分转型审批权限下放给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这无疑为东莞加工贸易印刷企业的身份转换提供了便利。之前按照规定,印刷企业的设立必须取得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的企业设立许可证。
另外,广东省和东莞市政府为促进和推动企业转型出台了诸多措施。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东莞出台了《东莞市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支援计划操作规程》,由市财政安排10亿元设立融资支援专项资金,从银行贷款支援、贷款担保、贷款贴息三个方面帮助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自去年10月至今,东莞市银行机构累计为361家加工贸易企业发放贷款143.88亿元。
东莞市政府近期还出台了 《东莞市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方案》,提出将用5-10年时间,推行九大措施,实现加工贸易企业产品结构升级、企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结构升级。企业属性上由非法人机构、中小外资企业为主,向有法人资格的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转型;企业产品生产形态上,由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研发设计和自主品牌为主转型;市场形态由国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转型。
为实现转型升级目标,东莞市推出搭建服务平台、强化财政及投融资支撑、“三来一补”转“三资”、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创立品牌、自主创新、妥善解决加工贸易企业海关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外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等九项措施力保目标实现,全市还选取了300家企业,作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企业先行先试。
此外,今年7月,广东省工商局发出《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全力支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首次明确规定,“三来一补”企业既可转为外资企业,也可转成内资企业,转型企业可先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再办相关审批许可手续以及放宽“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的出资限制,允许免缴首期注册资本,支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时不中断经营等。
对内销市场的开拓,东莞很早就已起步。作为广东最重要的外贸出口城市,2004年,即2007年国务院在全国范围放行出口转内销前3年,东莞已开始了出口转内销试点工作。去年8月,广东省政府又把东莞市列为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
但由于种种原因,东莞加工贸易升级转内销的成效一直不甚理想。2008年,东莞全市加工贸易企业不停产转为“三资企业”的仅有158家。
此外,相关统计显示,2008年,东莞外资企业实现内销总额达16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增加部分为279亿元人民币,只占东莞2008年全年出口额的6%。
尤其在东莞加工贸易及出口行业中占有主要地位的电子信息企业,仍对转换身份持观望态度。东莞市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尹建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他的了解,在东莞5000家电子信息企业中,尽管有50%左右的企业有意愿了解相关情况,但基本上还是处于探讨阶段。
尹建文认为,主要原因是在于,企业在转型为内销企业后,将会面临诸多难题。比如品牌的创建、产品的宣传推广等。对于以前一直处于接单、生产、供货状态的加工贸易企业来说,这些方面是过去从来没有碰到过,甚至想都没想过的新问题,“因此,一切从头开始,困难之多便可想而知,也难免会有畏难情绪。”他说。
1 | 2 |

- · 前三季度东莞工业增加值下降11% 居珠三角末位 | 2009-11-18
- · 东莞外贸企业:订单在恢复 内销有顾虑 | 2009-11-06
- · 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一月无新单 | 2009-08-08
- · 东莞复苏难题:嵌补产业链 | 2009-08-06
- · 如厕须批条与资本骄横 | 200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