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石鼎:把市民已有福利分给流动人口不现实(2)
问题在于,城市是善待流动人口,还是拒绝他们。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不管你是拒绝还是善待,他必然要在这个城市待下去。城市善待流动人口,城市就和谐一点,不善待他们,社会治安就差一点。
经济观察报:有种说法是,在户籍制度改革当中,“谁先放开谁吃亏”。
黄石鼎:在现有的户籍制度之下,省政府和市政府没法自己单独来改,要由国家统一推进。
户口一旦开放,沿海的城市马上就要垮掉。这不是一个省能够解决的,必须要有配套机制,才能稳妥解决这个问题。条件是资源必须比较均衡,经济发展必须比较均衡。比如说美国,它有富裕一点的州和贫穷一点的州,但毕竟是在一个档次上。在中国,广东跟西北的城市相比,不止差一个档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疏导,是会出问题的。
经济观察报:流动人口的基本保障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黄石鼎:三个方面。第一是养老。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一块——医疗。第三是失业。如果能够给流动人口失业保障,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会加强。
廉租房应该对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都开放
经济观察报:城市给予流动人口建立基本的保障,需要巨大的财源。请问这部分资金应该如何获取?
黄石鼎:牺牲市民已经享受的福利,把它分给流动人口,不仅不现实,而且会制造更大的社会矛盾。
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流动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之中有些在原籍是享有福利保障的,我们可以逐渐把他们在原籍的福利保障迁到广州来。
我国现在搞普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讲 “三农问题”。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起来以后,逐渐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逐渐缩小和城市的差别,这才是合适的道路。
另外一种是给予农民工一定的福利待遇,比如说医疗统筹。目前这些社会福利还达不到户籍人口的水平,但是毕竟已经起步了。
经济观察报:善待流动人口涉及到教育、医疗、住房等多种资源的配套,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黄石鼎:应该对能给予流动人口的优惠条件和好处做一个系统的研究,而不是说把政府能提供的东西一一罗列出来。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中应该还涉及一个“出路”问题,比如说流动人口应有通过努力转化为常住人口的途径。现在我们很笼统地说7年,其实根本不具有操作性,需要制定更详细、更有操作性的方案。
经济观察报:流动人口对子女教育有较大的需求,是否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黄石鼎: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不是一种福利,而是一种资源的提供,是公共服务。广州的义务类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因为这是按照常住人口来规划的。如果新政策能够把基数扩大,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多建一些学校、多培养师资力量,应该是一个长久之计。
这当中还涉及对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比如广州市内老城区和新城区之间的资源调配问题。现在中小学实行的是电脑派位,根据的就是居住地和户口。但是目前广州的人户分离已经很严重,流动人口还没有户口,怎么进行电脑派位?
经济观察报:目前广东的保障住房照顾的是户籍人口。对于流动人口的居住需求,政府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黄石鼎:政府的战略措施应该是多建廉租房,而不是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对整个房地产市场是冲击的。政府可以让非盈利机构来管理廉租房,廉租房应该对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都开放。
这几年廉租房向户籍人口倾斜,主要是因为廉租房少。这种局面导致大量流动人口只能住在“城中村”里。
经济观察报:医疗保障同样是资源有限、争夺严重的公共服务。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能如何操作?
黄石鼎:流动人口要加入广州的医疗统筹比较难,医疗保险本来资金就不够。可以由政府出面组织一个医疗保障基金,叫大病统筹或医疗互助基金都可以,让农民工交少量的钱,在他们得大病的时候,能够得到保障。这个基金本身应该是自负盈亏的,但背后可以有政府的支撑。
1 | 2 |

- · 黄石鼎:把市民已有福利分给流动人口不现实 | 2010-02-22
- ·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 | 2010-02-22
- ·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 | 2010-02-22
- · 住房保障元年 | 2010-02-22
- · 血铅,还是血铅 | 201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