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海归的抗争(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勇 如果最终依然没有结果,刘秀生只能选择上访或者放弃中国国籍。刘秀生说他自己觉得一丝心酸。在外漂泊20年,他获得了美国“绿卡”,但始终没有放弃中国国籍,现实的残酷让刘秀生无言以对。
一
1990年,刘秀生从中国科学研究生毕业后,自费前往美国留学,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回国之前他在纽约华尔街做律师。
2009年5月,刘秀生携妻带女回到了北京。出国前,他已将户口注销,如今回国,首先要做的是“恢复户口”。
5月底,刘秀生前往北京市新街口派出所办理户口恢复手续。接待刘秀生的警官让其按照规定准备材料。后来他找出刘秀生注销户口时的记录,发现护照上的生日和户口记录略有出入,护照为3月3日,记录为2月2日。于是建议刘秀生把恢复户口和更正生日同步进行。
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刘秀生到处奔波,从北京到山西,再从山西到北京,甚至还去了趟纽约。备齐材料后,对方答复无法办理。
原因只有一点:户籍记录和护照上的生日不同。刘秀生必须证明护照上和户口记录里是同一个人。
“我只好翻箱倒柜,找出多年前出具的出生公证交到派出所。”刘秀生说。结果还是遭拒。陈东辉要求刘秀生找出户口从老家辗转迁到北京的所有迁移文件,查清出入的原因。
为了彻底搞清楚问题根源,刘秀生反向沿着当年户口迁到北京的路线,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到上海复旦,再到山西老家,一路追溯回去。终于在老家派出所发现了问题所在——在上大学办理户口迁移登记的时候当地户籍部门把出生日期登记错了。
2009年8月,刘秀生提供了原籍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称当初签发给刘秀生的迁移证时登记出生日期有误。证明的依据是临汾市尧都区一平垣卫生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临汾市公安局直属分局解放路派出所加盖乐公章,认为“情况属实”。
但是陈东辉说,户籍部门证明一个人的户籍信息,不能依据其他部门提供的依据,必须依据原始的户籍档案。原籍派出所给出的回应是,底票在计算机化的过程中早就销毁。
新街口派出所的一位警员指点刘秀生前往北京市公安局寻求帮助。8月26日,在经过反复交涉后,新街口派出所终于同意给刘秀生恢复户口,但更正生日的申请依然不予受理。
二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要求刘秀生出示其档案保管单位同意更改生日的证明。但刘秀生的档案保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却表示,他们不是行政机关,依法没有权力同意或不同意刘秀生的生日更正。
之后西城分局又提出让刘秀生开具一个他不是国家干部的证明,让刘秀生去北京市出入境管理处查出刘秀生最初出国时的出入境记录。可出入境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却告诉刘秀生,他们的资料每10年销毁一次。
1 | 2 |

- · 一个海归的抗争 | 2010-02-22
- · 中石油百万方商业原油储备库落户天津 | 2010-02-09
- · 百度国际总部落户深圳 | 2010-02-04
- · 推进城镇化会加速房地产泡沫破灭 | 2010-02-02
- · 中央一号文称将放宽农民落户中小城市条件 | 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