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部认可深圳药改经验(2)
“深圳市政府很有钱,如果真要下定决心改革,这点钱还是能拿得出来。”深圳市民王小峰算了笔账,他的母亲体弱多病,取消药品加成后,一年至少能省下千元买药费。
一次性取消15%的药品加成,对老百姓当然是件好事,深圳的大手笔令人振奋。但“任何一项改革都要考虑它的长远性,在市场变化面前,深圳市政府能否长此以往?”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教授刘鑫认为,说到底还是要看深圳市政府的决心。
深圳经验的价值
作为一个财力雄厚的城市,深圳药改显得坚决而迅速。但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资金不足的问题,显然无法绕过。
庄一强常赴各地调研,他认为其他城市大多不具备深圳的城市特性,改革模式也无法复制,只能借鉴部分经验。
深圳市居民平均年龄20多岁。其他15个试点城市如鞍山、洛阳、遵义等城市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年轻人患病几率小,看病支出相对较低,政府补起来容易。”庄一强说。
深圳的另一个优势是,常住和流动人口的比例基本是一比一,流动人口享受不到相应好处,还得支付高额医疗费,这样医院的收入就会加大,相应地财政补贴就会减少。
也许方案制定者们已考虑到这一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通知指出,试点城市要针对本地公立医院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地工作基础和环境条件,制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未改革前,政府的拨款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10%左右,其他靠医院自己赚。目前深圳市政府对公立医院加大了投入。一年还好说,持续下去的话,会不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能不能持续推行改革不好说。”卫生部办公室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这项改革还是要建立在当地政府有实力的基础上。以后医院会增加业务量,政府的投入又得增加,如果当地政府财力不足,还是难以为继。
“目前无法预料实施后的情况,只能往下看。”该人士强调。
改革,要么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病人自己拿钱;要么是政府往外拿钱;要么就是医院进一步压缩支出,之后再自己赚钱,“以药养医”再次归来。这也是目前业界,包括卫生部门最担心的问题。
“比如交通大队,政府给10%,其他90%只能上路罚款,不罚款收入要降低,养活老婆孩子都会成问题。”庄一强认为,公家给钱的医院才是公立医院,如果这个没打破,最突出的成效,也只能是比以前好一点点。
药改,有钱的政府拨款,没钱的政府发愁。卫生部办公室人士说,当地政府要端正想法,补偿、补贴都是错误的,政府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对社会的医疗投入是责任。
山西神木县,属于全国百强县,排名第90位,县委决定为全县居民提供免费医疗。当地领导认为,县政府对居民有医疗责任,而不是负担。
“这个例子说明,居民医疗是政府的责任,不是负担。政府换个角度看,健康也是一种生产力。”庄一强认为,作为医院,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诊疗上,应放在预防上,看病吃药的人少了,投入自然会降低。
1 | 2 |

- · 红门科技计划深圳上市 | 2010-03-09
- · 深航争夺战大局初定 | 2010-03-09
- · 【收评】:沪指冲高回落 缩量上涨22点报3053点 | 2010-03-08
- · 减少医疗过失 深圳将推电子病历 | 2010-03-05
- · 中联大药房骗保案处理结果公布 109家店违规 | 201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