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省级官员调整:偏向西部(2)
陈勇
06:43
2010-06-09
订阅
 1  |  2 

带动西部推进市场化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主要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个省区市。今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如何在后10年的发展里明确位置,加快发展,则是亟须面对的一个长治久安问题。

“中西部的发展已经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为中西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掺杂了民族因素而更为复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秀山表示。他指出,西部开发要进一步深化,必须根据地方特点制定规划,而并不是“一刀切”。

陈秀山说,此次省级官员调整可以说对西部地区会产生一种带动,因为从中东部地区上调的官员思维比较创新,可以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推进经济改革,带动整体的变动,改变西部地区相对比较闭塞,市场化程度低迷的情况。

然而,也有学者提醒,作为一个复杂的区域性难题,西部长期以来的困境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政治、经济政策层面,也有社会阶层和群体意识的层面。区域合作是个政治体制问题,不能离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上去看待。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院长彭真怀认为,开发西部资源,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等到出问题,再想起战略补偿,否则就是对西部资源的大掠夺。一味强调经济发展速度,一旦政策失衡,则有可能前功尽弃。

“去年以来国家已经批复许多经济区,但实际上重复建设的很多,拿国家的资源做些无畏的浪费,在西部地区要警惕资源开发表面上的繁荣。”

他警告说,从目前国家的整个区域经济板块的意图来看,已经从批次发展到共同发展了,今年是一个重新的战略布局,中央政府不应该过多出台经济方面的政策,否则无法做到统一的平衡。

西部问题再认识

李克强在云南考察时表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加强社会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方面和重点任务。”

“既然强调了,就应该做一次全盘的认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说。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乔新生持同样看法,此次的官员调整也是为加快中西部发展,发展中西部,是很明显的一个政策倾斜。

“但这次基调将与以往不同,在过去西部大开发主要着重于物质方面,而这次是除物质外,也加大精神和人才的支持,这就是为什么中东部高官会轮调到中西部的原因。”但他强调,西部开发缺的不是资源,缺的是一种观念。

从上个世纪起,中西部的开发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即在产业调整上,过分的着重发展工业,兴办了工业企业,但并没有做好,反而产生了污染。一些地区在发展的经济过程中,并没有找到自身的优势所在,盲目的东施效颦,夸大的承接东部和中部的产业转移,结果导致本地的企业缺乏竞争力和优势。在资源整合和利用上,也没有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应用。

在5月28日 “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的政治局会议上,就强调要改变观念,明确未来发展思路。既然是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既然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就要在重视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长治久安问题。

在乔新生看来,西部发展是靠外力还是内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再盲目发展,要改变观念,真正发展。他指出,要学会利用西部地区的三大优势,毕竟在中国救急不救穷,西部地区关键还是要靠自身,要有跨越性思考。

“把全国各地的发展纳入统一规划中,不是各自为政,在未来转移支付法,必须要靠地方政府和中央之间的关系,通过减税来激活地方经济,形成各个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乔新生说。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