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之乡的艰难时光(2)
杨光
07:17
2010-06-23
订阅
 1  |  2  |  3 

继赵理之后,祁县当地一些倒闭和未倒闭的小型玻璃器皿公司也开始陆续转战越南。据赵理透露,已经有近10家原先本地的企业和他取得了联系,请他帮忙接洽越南地方政府协商投资建厂事宜,顺便向他取经经验技巧。

转型之精工

天生高耗能,即使转产都改不掉这个属性。没有选择外出建厂淘金的企业主们开始就地思考转型方向,以面对越发严峻的节能降耗压力。

祁县中小企业局局长申建平说,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祁县玻璃器皿生产企业经历了改造电熔炉、天然气炉、电气混熔炉、电子烤花炉设备等新技术,使玻璃产业的环保达标率达到100%。

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主说,不断升级设备的同时,意味着企业资金的不断投入。更换设备的大量资金,企业往往只能靠贷款一条路获得,但目前企业贷款还是很困难,银行总会从企业身上挑一些毛病不贷款给你。银行的路走不通,中小企业只好求助于信用社了,但利息又相当高。

一方面是政策下的设备改造压力,一面是资金缺乏又借贷困难的窘境。这种尴尬处境常年伴随着祁县玻璃器皿中小企业。

张腾认为,玻璃器皿行业并不是一个朝阳产业,虽然为生活日用品必备,但毕竟是属于高耗能、资源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对于资源型、高耗能的产业是不会支持的,转型是必由之路,但却相当困难。这个行业现在已经从以前的耗煤,转成了耗电或天然气,但始终摘不掉“高耗”的帽子。

如果转型,可行的路目前来看只有提高产品工艺,向高档艺术品发展,其次,则是出口转内销,将市场扩大到国内。

当地龙头企业山西宏艺玻璃器皿有限责任公司的转型形式,就是尝试从普通生活玻璃器皿生产向高端精工玻璃艺术品方向发展。

据该企业办公室主任张腾介绍,他们生产的最高档玻璃艺术品一件卖过近8000元人民币,这在历史上是最高的单价。但相比数十万元的欧美精工玻璃器皿仍然有很大差距。

张腾说,国内市场对中高档玻璃器皿的消费欲望不强,很少有人会花几百、甚至上千元去买这些玻璃器皿。这需要一个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美国市场对玻璃器皿的需求要远远高于中国。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