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省调研意见汇总 国务院参事评点经济区隐忧(3)
陈勇 刘金松
07:33
2010-06-24
订阅
 1  |  2  |  3 

其中既有涉及到制度性障碍的特区范围扩大问题,也有国务院文件中已经明确的 “厦门经济特区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落实问题;另外就是希望在新增两岸金融合作、旅游开放方面设立实验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凸显厦门的前沿平台作用。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调研中,同样遇到了这种渴望下情上传的呼吁。关于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列为全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试验地的呼声,再次被提及。

不过,对于参事们的调研,地方上官员态度也褒贬不一。

中部一名官员私下也表示,智囊们的调研是不错,但效果怎么样还要看,毕竟这只是例行公事。

经济区一直面临着自己的困境。

“2008年国家发改委曾明确说过不再批复任何经济区,然而话音未落,就又出现了新的经济区。”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院长彭真怀说,频繁获批的经济区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探路性意义,原本设定先行先试的政策,成了一张废纸。

仅2009年一年,国家就批准了11个区域发展规划,这一规模相当于过去4年的总和。

一些省份更是争相让自己的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以求获得土地和金融上的扶持,获得更快的发展。然而随着日益收紧的土地政策,原先的土地优势不复存在,批复下来的经济区最后成了空口号,而以城市化为名义进行扩张后,反而引发了更多的、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彭真怀表示,目前,全国经济区的面积越批越大,圈地的面积也在扩大,比如,从浦东新区的500多平方公里,到天津滨海新区的1000多平方公里,再到成渝经济区就达3万平方公里。这种膨胀式的发展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他呼吁,希望各地的主政者要把心态放稳,不能太浮躁,眼下先把手中的经济区打理好,再争取更多的繁荣。

“从各地经济区的发展看,都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没有新的思路,只是推动工业化的重复建设而已,例如哈大齐工业走廊。”彭真怀说。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