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次无记名票决正局级干部 亮点个人自荐
杨兴云
09:50
2010-07-20
订阅

 记者 杨兴云 日前,深圳首次由市委委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票决正局级干部,16名建议人选中差额票决出8名正局级干部。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是深圳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一次积极探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堪称“深圳党内民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据了解,深圳此次通过市委全委会提名、表决产生的8位市管正局级领导干部人选分别是:深圳市审计局局长人选陈倩雯、深圳市统计局局长人选殷勇、深圳市台办主任人选麦林光、深圳市文联主席人选罗烈杰、深圳市残联理事长人选祖玉琴、深圳罗湖区政府区长人选倪泽望、深圳南山区政府区长人选李小甘、深圳坪山新区管委会主任冯现学。

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赖育坤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深圳通过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竞争性方式选拔的干部比例逐年上升,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力度,使竞争性选拔干部逐步走向常规化。

据赖育坤介绍,8名人选的产生一共经过了五个环节:深圳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差额考察对象;组织考察;书面征求分管市领导的意见;深圳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16名拟任建议人选。

“这次公推公选的一大亮点是鼓励个人自荐”,赖育坤说,从接受报名开始到8名人选胜出,始终都有自荐干部在内:最后胜出的8人中有2人是个人自荐,这2人分别是市审计局局长人选陈倩雯、坪山新区管委会主任冯现学。

赖育坤说,这次市委差额票决正局级干部人选,把选人权交给全委会而非常委会,体现了民主的扩大。市委常委是13人,市委委员是75人,从数量上看一个少一个多,由多数人来确定人选,民主就扩大了。赖育坤透露,为了给差额票决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市委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一个“十不准”的纪律要求,16名拟任建议人选确定之后,每人都要签订“承诺书”:不拉票,不搞非组织的活动,不请客送礼等等。整个考察过程听取了纪检部门的意见,每个考察对象还要作出廉政承诺,子女配偶出国出境、经商办企业等情况都要如实做“廉政申报”。

在8位局级干部拟任人选中,倪泽望是第二次经历公开选拔。10年前,他就参加深圳市副局级干部公开选拔,成为罗湖区副区长。10年后,再次参加公推选拔,他的感觉是。相关程序更加科学,更加严格,竞争也更加激烈,他表示,对有能力和志向的干部来说,这样的选拔是“公开、平等的好机会。”

自荐、女干部、无党派人士等等与众不同的标签添加在陈倩雯身上,使她备受关注。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自荐,自己还受到了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的推荐。她认为,这种公开推荐选拔的方式为想干事的干部搭建起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

对于深圳的此次公推公选,市委委员全体票决正局级干部的做法,深圳市社科院一位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充其量只是开展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一次探索以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尝试,无论在干部选拔制度方面还是在政治体制方面都并没有多少开创性、实质性的突破。他表示,深圳经济特区经过30年的发展,经济改革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政治体制的改革仍然举步维艰,有人形象地把这形容为触到“天花板”,希望通过类似的改革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