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至少33人因被蜱虫叮咬染病死亡
张然
2010-09-10 14:37
订阅

记者 张然 近日来,全国多地现蜱虫咬人致死病例,引起多方关注。据新华网援引《成都商报》报道,国内有12个省份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至少33人因被蜱虫叮咬感染致死。

2007年5月,河南省信阳市报告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随后的几年里,河南省多个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已有18名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近半年来,江苏省接诊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共有13例,其中4例死亡。此外,据新华网援引《成都商报》报道称,山东省蓬莱一家医院的医生透露,仅截止到7月14日,他们一家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致死患者就达到11例。

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它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湖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四川、云南、江苏,都出现过病例。

有卫生部专家称,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据报道,蜱虫的大小类似人的小手指甲大,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相关资料:

无形体病例发病的临床特点:

一、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二、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虫。

三、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幼儿身上,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热:在蜱虫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防治方法:

1、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时,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正确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同时,赶紧就医。

2、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

4、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5、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用驱避剂喷涂衣服。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