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血库频频告急 血源机制存在隐忧
庞丽静
2010-10-28 07:25
订阅

记者 庞丽静 今年以来,青岛市中心血站频繁启动预警,已经启动一次Ⅱ级预警,两次Ⅲ级预警。血源供给不足,血液库存频繁告急,是困扰青岛中心血站的一大问题。

青岛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10月27日对本报表示,血库不足5天的量,即启动Ⅲ级预警,不足3天的量,则启动Ⅱ级预警。

血荒

就在一周前,青岛市中心血站再次发出紧急消息,“青岛市血液库存告急”,称“近期虽有很多的爱心市民、单位职工和大专院校学生参与献血,但是仍不能满足临床救治的用血需要。”

而近三天青岛血站血液库存监测数据,也显示了血液库存缺乏的问题:

25日,青岛市区 A、O型血均低于库存血量,莱西AB型血低于库存血量,即墨A、O、AB型血低于库存血量,平度O型血低于库存量,胶州A、B、O、AB型血均低于库存血量,胶南A、B、O型血低于库存血量。

26日,青岛市区 A、B、O型血均低于库存血量,胶南B型血低于库存血量,即墨、胶州A、O型血低于库存血量,平度O型血低于库存量。27日,青岛市区 胶州A、O型血均低于库存血量,胶南O型血低于库存血量,即墨A型血低于库存血量,平度O型血低于库存量。

在青岛市中心血站血液库存告急消息发出后,经过多方组织无偿献血,甚至医院组织医务人员、政府组织公务员,参与其中,加上市民、单位职工和大专院校学生的参与,28日监测数据显示,除了O型血库存偏低外,其他血型存量基本恢复正常,血荒得到缓解。

机制隐忧

 “但是,很难保证血库存量近期不再短缺,不再发出预警。这是因为献血机制存在问题,需要再完善。”青岛中心血站上述负责人对本报表示。

青岛市中心血站的血源,80-85%来自街头流动人员的无偿献血。献血车分布在台东爱心献血屋、东泰佳世客等人流较大区域。15-20%来自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无偿献血。

市级医院对血液有需求时,都是在青岛中心血站,随用随取。

据分析,人们不愿意无偿献血的原因主要有,“甲流”之后,人们对于献血之后是否会导致免疫力低下有所顾虑。献血对于身体存在的影响,仍然是影响市民无偿鲜血的隐忧之一。加上献血屋一直缺少拓展,血源难以有效补充。尤其是农村地区通常是进城看病,他们是用血大户、却是献血的盲区,是需要拓展的区域。

此外,气候也是重要原因,夏天和冬天、雨天和雪天,都影响到献血总量。加上大中专学生的寒暑假等等因素,综合起来,导致血库频频告急。

据悉,不仅仅青岛,全国各地的血源机制目前大同小异。血液库存频频告急的问题,在全国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只是在青岛、北京、昆明等城市,问题更加显性化。

为了解决血库频频告急的问题,扩大血源,青岛中心血站正在考虑改善血源机制的问题。

“血源供给机制需要再完善。无偿献血这一条肯定不会改变,不可能再走回有偿献血这条老路。但机制上需要调整。”上述负责人表示。 

青岛市中心血站目前,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告知人们献血对身体无害,尤其向农村这一庞大的血液需求和潜在献血的人群,不间断地向他们进行无偿献血的宣传。试图拓展农村这一血源供给区域。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