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田鹏 10月23日上午,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简称鲁家山项目)奠基。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大员出席。鲁家山项目是今年新选址的分类处理垃圾场,是北京规模最大的处理厂,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3000吨,主要处理北京市西部地区经分类分选后的垃圾,将于2012年投入使用。
根据“标准化”的描述,“鲁家山垃圾焚烧场烟气净化系统采用半干法脱酸+袋式除尘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相结合的净化工艺,辅以活性炭和干性脱酸药剂喷射系统。净化处理后的烟气经烟囱排放,其排放指标能够满足北京市地方和欧盟最严格的标准,优于国家生活垃圾焚烧环保标准。垃圾场焚烧产生的炉渣可制造建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生的飞灰将直接送危险废弃物处理厂进行高温无害化处理。此外,还将实现废水零排放。”
鲁家山垃圾场位于即将停产的首钢鲁家山石灰石矿区,离京郊名胜潭柘寺很近,并不是“十一五”规划中的四座垃圾场之一。记者了解到,根据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将建成北部阿苏卫、东部高安屯、西部六里屯、南部南宫4个大型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但因遭到周边居民强烈反对等原因,目前只有高安屯垃圾焚烧场建成投入使用。阿苏卫垃圾焚烧场正处在环评等前期阶段,南宫垃圾焚烧场已宣称启动招标设计,力争明年开工。六里屯选址尚未确定。
也许是因为以往的垃圾焚烧项目受到许多公众的质疑和反对,投资总额高达21.6亿元的鲁家山项目显得有些低调,见诸公开报道的多是“标准化”的描述。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讨论通过了北京京西南(鲁家山)生物质能源厂项目建设方案。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首钢将废弃矿山建设转型为生物质能源厂,把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加快推进;门头沟、丰台、房山、石景山、海淀等相关区政府要整合资源、共同努力,确保鲁家山生物质能源厂如期投入运营。”
8月9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正宇召集市发改委、规划、环保、建设、国土、交通、市政、水务、首钢总公司等部门,研究京西南(鲁家山)生物质能源项目相关工作,成立项目建设协调工作办公室,制定了倒排期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全面协调和负责项目日常工作和组织协调,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开工建设。
10月7日,北京市发改委批复同意了首钢总公司所属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文件中的“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就是鲁家山项目。
此前,8月3日,受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委托,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的环保所承接了《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完成后的《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告》仅仅留给了公众两周时间提出意见——“自2010年9月13日至2010年9月26日”。9月28日至10月15日,北京环保局对该项目进行了公示。
鲁家山项目的审批过关可谓“神速”!
10月30日,CCTV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调查”专题片《焚烧 探索垃圾出路》,被很多人视为官方为垃圾焚烧项目定调,但反对的声音依旧。23日,得知鲁家山奠基的消息, 网友“驴屎蛋儿”大吃一惊,“我不敢想了……”,他在博文中写道,就在同一天他当选了十大“低碳时代人物”。
“驴屎蛋儿”真名黄小山,本业是律师,更多的时候是以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反建人士为人所知。在11月2日的“中英城市规划与科技创新研讨会”上,黄小山对新开工鲁家山项目也表示反对,“从技术上来讲,从垃圾的成分来讲,从立法的缺陷来讲,从我们监管的缺失来讲,中国现在远远没有具备去大跃进式搞这种垃圾焚烧(的能力)”。
而身为一家生产木塑复合板企业的李建平提出,“大家都清楚焚烧是烧什么,实际烧的就是塑料,我觉得把塑料解决了,垃圾烧不烧就不会争论”。他的解决办法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收集其中的塑料,“资源化”为木塑产品。这与黄小山的“垃圾不分类,坚决不焚烧”相合。
但垃圾分类迟迟得不到推行,而垃圾焚烧项目却得以大力推进。有观点指出,这是因为在中国,垃圾焚烧已经形成了利益链,设备商、项目业主、当地官员和焚烧领域的专家都有可能受到利益左右,而不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上评说垃圾焚烧项目。而垃圾分类则由于得不到行政力量的推进和财政支持而限于停滞。
2日下午,记者和黄小山等人来到了鲁家山的施工现场,被穿着保安制服的大男孩拦在门外,不能进入,只能远远望着山上忙碌的施工机械。工地周围无人居住,但周围的山坡上岩石裸露松动,到处是新修的防滑坡设施。“周围没有什么居民,但我担心它的地质安全和如何将垃圾运输到这里”,黄小山说。
而同一时间,在市内的一处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崭新的分类垃圾桶中,各类垃圾还是刺目地混杂在一起。
- 垃圾分类侧记:公益与经济利益矛盾吗? 2010-06-08
- 广州居民向全国人大呼吁国家引导垃圾处理 2010-03-04
- 不折腾的主语是谁 2010-02-01
- 番禺公投是政府决策理念的进步 2009-11-26
- 笑蜀:垃圾焚烧与公共博弈 200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