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任命可以看出迪士尼项目的重要性。迪士尼项目的控股方董事长,由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范希平担任。
业内人士认为,迪士尼项目与上海“十二五”规划目标相吻合,即建设低碳、消费、民生为导向的服务型经济体。该项目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
上海社科院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朱连庆认为,该项目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广、辐射能力强的特征,将提振长三角地区的现代服务业。这也是上海十多年对其不放松的重要原因。按照上海市产业转型规划,加强工业和服务业的平衡增长,是上海转型遵循的重要原则。
当下,在上海转型目标“两个中心”尚待土壤丰沃之际,朱连庆认为,未来仍难以摆脱对大项目拉动作用的依赖。
原因很简单。2008年,上海GDP增长率为9.7%,17年来首次跌入个位数。2009年上海GDP增幅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199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10月底上海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在一次座谈会上透露,“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经济形势不乐观,“比今年更严峻,比全国更严峻,可能是1995年来各开局年中最严峻的一年。”
对此,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周振华表示,这是经济结构调整中,必须经过的 “阵痛”。
迪士尼也就成为上海寄希望挺过“阵痛”的药方。
重将把守
11月5日,上海申迪集团和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在历经十余年周折之后,迪士尼项目终于进入正式启动阶段。由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范希平,出任申迪集团董事长一职,上海世博局副局长胡劲军任总裁。
申迪集团持有迪士尼项目57%股权,集团由上海广电集团、陆家嘴集团、锦江集团共同出资持股。
同时,作为项目的管理服务主体——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主任及副主任二职,由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及浦东新区副区长刘正义担任。
签约当天,上海申迪集团和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同时挂牌成立。管委会定位为“将以迪士尼乐园项目为核心”,大力培育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业零售、体育休闲等集聚平台,打造现代服务业。
有消息称,下一步,上海将会为浦东新区申请 “国家旅游综改示范区”,以迪士尼为核心,打造世界级的国际旅游度假区。该国际旅游度假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将与虹桥商务区、世博后续开发区,一并成为上海“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部署。
一年前,迪士尼项目经报国务院同意,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核准。
根据规划,上海迪士尼项目将耗资244.8亿元人民币,总共达107.1平方公里,分为核心区、配套区、控制区三部分。一期工程面积为核心区1.16平方公里,配套区2.74平方公里。项目落户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将成为迪士尼海外投资最大面积的乐园。预计首期开发建设工程将在2014年完成。
有人计算,“通常,配套基建的总投资是直接投资的7倍,该项目的总投资额约在1715亿元”。
尽管上海市政府曾多次表示,上海城市富裕,拥有2000万人口,具有辐射长三角地区的能力,是迪士尼选择落户的首选,但是,经济学家张五常却认为,“上海不应该在离金融中心核心圈那么近的地方搞迪士尼”。
“迪士尼乐园和浦东金融中心定位并不契合。”张五常认为,迪士尼乐园不会赚到金融圈内宾客的钱,而是内需大众,应该把乐园建到中国内需大众出得起费用的地方。
借力迪士尼
“上海迪士尼可带动上海GDP的1%提升,旅游产值的10%,开业后可解决5万到15万人的就业。”有专家如此评估。
作为中国迄今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现代服务业项目,迪士尼承载着提速上海经济发展的希望。
“世博会结束后,迪士尼将成为拉动上海经济的大项目,而这个项目的规划运营,上海已经准备了十多年。”朱连庆表示。
“迪士尼项目的意义在于,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游乐园项目,而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旅游、文化、动漫、娱乐休闲、商业地产等各个方面。”朱连庆认为,迪士尼这个龙头,将提振相关领域产业链的发展,这也是上海对其不放松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迪士尼的最大意义在于产业化。近年来,中央确定,要把旅游业、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更是要打造为现代服务业的目标。
在引进项目前后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对上海城市的定位也重新调整。
一位对迪士尼项目审核知情的人士告诉本报,在项目申请时,申请方对迪士尼效应着重提出,除了带动相关经济和周边产业外,更是填补了上海市旅游资源的优势不突出。此外,还将刺激本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以及帮助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转型。
大项目依赖症
世博之后,上海怎么办?
“每个五年规划都需要具体项目支撑。‘十五’是深水港和相关项目、‘十一五’是世博项目、‘十二五’必然是迪士尼项目。”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指出。
业内人士认为,在世博会闭幕之后,上海的投资和消费效应放缓。上海经济整体发展步入 “后工业化阶段”,面临转型考验。
“迪士尼项目将接替‘后世博’时期投资减少的空缺,助上海平稳过渡到‘后世博’的经济增长中”,安邦咨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世博会7000余万参观者的数字,也加深了美方谈判者印象,助推迪士尼项目的谈判。
“除了迪士尼之后,上海后续还会有其他的大项目作为主力驱动,比如大虹桥项目、世博板块开发等”,朱连庆认为,城市的发展不能只靠大项目投资拉动,必须加快转型向内涵发展。“转型是正轨,但谈何容易!需要技术、资金、人才、政策、机制等综合效应全方位配套,相比之下,大项目拉动投资来得更快。”
“为什么上海想重拾迪士尼项目,因为这是地方政府可以主导的大项目,从前期建设,到后期招商引资,都可以拥有更大自主权。”中国航运专家吴明华提出,这是上海延续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以项目为抓手的发展思路。吴明华介绍,上海推进“两个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力度并不大,以洋山港为例,目前内外贸中转的吞吐量仅为总吞吐量的5%左右,而在国际上,这个比例约在30%。
究其原因,“‘两个中心’从提出迄今,总共也不过18-19个月的时间,不可能要求规划在短时间内一步到位。
而且两个“中心”各个配套政策的制定,上海自身是没有办法撑起来的。“仅洋山港保税区试验区内的配套政策,就涉及到了外管局、交通部、商务部等多个部委。”吴明华说。
同样,对于建立国际金融中心而言,能否建立好市场环境,为关键所在。上海仍然亟待加强金融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信用环境、国际化人才等方面的建设。
两中心有待时日的同时,上海又面临另一个方面的压力——经济增长乏力。一直以来,上海市经济发展得益于外贸依存度较高,以及房地产投资为主导产业优势。上海经济曾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到2008年便戛然而止。2009年,上海GDP增速更是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新疆、山西。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周振华对此表示,“虽然目前GDP等数据不尽如人意,但这是经济结构调整中,必须经过的阵痛。依靠大项目拉动的模式,不能单纯评价好或不好。”
朱连庆也认为,上海引进大项目和加速转型两条腿走路,未来仍将持续进行。
转型瓶颈
“世博结束后,能否依托世博园区规划,以及迪士尼为主的高端服务业在上海聚集,将直接影响上海经济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能否成功。”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周振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明确指出。
按照上海市政府规划,未来,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仍将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抓手。服务业在上海的比重要提高到70%-80%。
“城市功能、城市定位、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型,为上海目前发展的三大问题。”上海市工商联会长王新奎指出。
王新奎指出,其中,城市功能的转型,就是从过去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加强工业和服务业的平衡增长,是上海转型遵循的重要原则。2004年,上海服务业就已占全市GDP的一半。此后几年,服务业一直原地不前。
同时上海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自2003年的16.1%,逐年递减至2009年的2.9%,低于全国平均增动。
因此,中央给予上海经济转型的目标——“两个中心战略”的指示里,也明确称,要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业内人士认为,中央关于上海两个中心战略的提法,其实也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并行。
“迪士尼项目发挥引擎功能带动的,就是文化娱乐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原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经济年鉴社长朱林楚说。
在迪士尼项目谈判之初,上海市组织考察迪士尼在全球发展时,着重研究的就是项目机制的运作,将如何推动地方经济,以及文化、服务业的发展。
“迪士尼项目时间与上海 ‘十二五’规划吻合,并且,符合‘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建设低碳、消费、民生为导向的服务型经济体。”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表示。将对中国旅游、娱乐、文化、创意、动漫等相关行业产生影响。
仅动漫娱乐产业一项,业内预计,全世界年产值约5000亿美金,中国有500亿美元产值的空间。以盈利模式来看,迪士尼的最大利润在于衍生产品环境,公司正有意进入中国动漫和网络游戏领域。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5500亿元,但利润只有70亿元。利润率降低,反映的正是核心竞争力的缺乏。
至于是否能充分发挥迪士尼的引擎效应,朱连庆表示,“迪士尼项目,目前尚在梳理阶段,将带动的各产业链相关环节,仍在土壤培育期。
- 上海迪士尼项目今正式启动 迪士尼概念股飙升 2010-11-05
- 重塑中国孩子的信任 迪士尼英语培训全线推进 2010-08-11
- 上海迪士尼公园有望11月正式开工 2010-07-07
- 迪士尼扩展在华学校计划 儿童教学成新增长点 2010-07-07
- 盛大拟购景区打造虚实结合的主题旅游业务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