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日投2亿 大武汉离一线有多远(1)
谢良兵
2011-02-09 07:13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曾经辉煌过而后没落过的武汉在重燃梦想。最近审议通过的武汉《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五年之后,武汉将成为人口达千万,财政收入达2500亿,GDP冲万亿元的大都市。

从 “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到“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再到如今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试图通过这样的“三级跳”实现自己重返国内一线城市的梦想。30年前,武汉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均居全国第四位,与京沪津同为一线城市。

辛亥革命百年契机

武汉是个没落的贵族。武汉人或多或少有些“一线城市”的情结。毕竟,以“大”而称的中国城市中,只有“大上海”和“大武汉”。

早在晚清时期,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带领下,武汉成为与天津、上海并列的晚清三大洋务中心。这里积聚了一批近代的军事重工业和轻工业。汉粤铁路也从这里向南延伸,武汉成为中国早期的交通中心。

这说明,武汉自有工业文明开始,就一直稳固在中国一线城市的阵营当中。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让大武汉的荣光达到了历史高峰。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武汉被定位为“如纽约、伦敦之大”的“东方芝加哥”。

中共建国之后,毛泽东特别眷顾武汉,除多次到访武汉之外,共和国的很多工业项目都被放在了武汉。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钢铁厂、武汉造船厂等一大批新中国第一轮工业化时期的重大工业项目都被刻上了 “武汉”的字样。

这样的优势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之初。即便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初,武汉的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依然均列全国第四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有着“天下第一街”之称的汉正街,在义乌崛起之前,也曾是那个时代小商品的代称。

在湖北日报近日举行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对外经济合作高峰论坛上,湖北省人大副主任周洪宇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武汉中部老大的地位逐渐下陷,不仅与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在扩大,与中西部地区尤其周边省市的差距也明显缩小,已基本处在同一个层次。

发生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向沿海城市转移,包括武汉在内的中国内陆地区,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没有了计划经济时代体制庇护的武汉,逐步跌出一线城市的行列。

最近几年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武汉希冀重新被国家重视。上世纪末,武汉被国家定位为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2010年3月,武汉摘掉“重要”二字,成为国家定位中的中部惟一的中心城市。

也就在这个时候,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向外高调宣布了一项投资计划:武汉将用200亿元打造辛亥革命百年庆典。尽管这项宏大的计划引来了诸多如“劳民伤财”“面子工程”等质疑,但依然被当地媒体认为是武汉复兴计划的开始。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