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新贵”内蒙古的忧与策(2)
宋馥李
2011-03-28 07:11
订阅
 1  |  2 

事实上,根据内蒙古“十二五”规划,内蒙古也做好了这样的经济布局:在重点发展的沿黄经济带和口岸经济园区,内蒙古已经规划了22个煤炭及资源深加工、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等重化工类的优势特色综合利用深加工产业园区。

2010年,内蒙古煤炭产量7.9亿吨,外运4.7亿吨,外运总量占全国外运量的1/3,没有达到自治区曾经规划的一半就地加工、一半外运的目标。去年,全区外送电量折算为煤炭约3000万吨,仅占煤炭外运的6.4%。

“这两年,光靠挖煤和送电,内蒙古连续8年保持了GDP高速增长,进入了万亿俱乐部。但下一步,仅靠这种量的积累,很难支撑这样的增速。”张永军说的希望是:国家把内蒙古能源基地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发展能源产业的同时,给予一定相关产业的准入和扶持政策。

从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的提法上,内蒙古在吸引产业转移上,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还缺乏从这个角度出台的投资、财税、金融政策。

内蒙古的“煤—电—用”一体化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至少可以从5个方向规划。分别是:煤—电—冶、发展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以煤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发展大型PVC等建材产业;除此之外,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高载能产业,云计算也适合放在内蒙古。

张永军说,“通过不同的平台和场合,内蒙古高层也正与国务院和相关部委沟通,以便取得共识,为下一步明确这样的战略做准备。”

鄂尔多斯经验

华电内蒙古能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企业的角度,因为受到“市场煤、计划电”的制约,发电的利润很小甚至是亏损,企业也纷纷制定了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的策略,下一步,发展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是众多布局内蒙古的央企的共识。

而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尤其是电解铝,内蒙古还具有能源和资源的双重优势。内蒙古西部的准格尔旗、土右旗、卓资县等地区是我国特有的高铝煤炭富集区,已经探明煤铝共存的煤炭资源量500多亿吨,煤炭燃烧后粉煤灰中氧化铝含量高达40%-51%。这意味着这一地区潜在高铝粉煤灰资源量有150亿吨,是我国重要的铝土矿后备资源。

现在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年产高铝煤炭约1亿吨,约2/3的原煤外销,煤炭燃烧后的粉煤灰失去提取氧化铝的经济价值,相当于每年700多万吨优质氧化铝被浪费掉。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梁铁城说,内蒙古已经制定出相应措施,即维持1亿吨产能暂不扩大,高铝煤优先保障区内附近电厂使用,以便定点燃烧、定点储存。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已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蔚为大观。2010年5月,内蒙古又一大型煤化工项目——伊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吨甲醇项目在市准格尔旗开工奠基,鄂尔多斯以循环经济理念规划的产业链条不断地延伸拉长,初步建立起煤矸石—电—高载能—粉煤灰—氧化铝—水泥,煤—电—冶金—化工,煤—焦—油(气)—化工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鄂尔多斯打造几个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事实上已经为“煤—电—化”战略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如今,以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煤化工基地为核心,形成煤制油产业集群;以达拉特旗树林召、准格尔旗大路基地为核心,形成煤制甲醇及下游产业集群;以乌审旗纳林河基地为核心,形成以煤为主、煤气互补的化工产业集群。

这样的产业布局,已经给了后来者以相当的启示。2010年12月,国家能源局同意全面启动了锡林郭勒盟电源基地的开发工作。

据了解,锡盟电源基地全部采用煤电联营坑口电站模式,配合建设输电能力为900万千瓦的特高压交流外送华东通道,预留100万千瓦风电送出容量,实现煤电与风电打捆外送,燃煤坑口电站将通过竞争方式确定。

作为特高压的输出基地,未来的锡盟,将出现大规模的电厂集群。由此,包括国内五大发电集团、内蒙古区域电力集团等8家以上的电力集团,已展开激烈暗战。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形势并未明朗,但争取煤电项目,争夺特高压电源通道,均已列为各大电力巨头近期的战略目标。而在特高压这条电力通道上,争取到的份额不同,后续的市场地位、效益将十分悬殊。

这种态势,给了锡林郭勒盟政府相当的话语权,他们希望,央企不仅能来采煤和发电,同时还要规划建设煤化工或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为锡盟开拓能源工业格局。

同样是在3月,锡林郭勒盟的相关官员频繁会晤五大发电集团高层,核心议题便是,在加快煤电投产的同时,推进延伸产业的落地。盟委书记白向群在与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刘顺达会谈时便提出,希望大唐集团加快大唐国际多伦煤基烯烃项目的调试工作,使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同时,希望大唐煤化工二期、煤焦油的综合利用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