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政经要闻 > 天下大事

埃森哲:中国企业当专注国内市场——专访埃森哲管理咨询全球总裁Mark Foster

  
作者:程明霞
发布日期:2008-10-07

网络版专稿 记者 程明霞 没有人拥有水晶球可以看到未来,尤其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可怕景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可怕景象真的到来时人们只能束手无策。埃森哲管理咨询全球总裁Mark Foster先生认为,在糟糕的商业环境中,最坏的选择就是把头埋在沙子里,对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被动地等待危机过去,这时反而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坚持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既定战略。

埃森哲(Accenture)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其客户不仅有许多全球500强企业,也包括为数不少的中国超级国有企业。Mark Foster作为埃森哲的全球总裁常年满世界旅行,与其全球各地的客户交流沟通。日前,来天津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Foster先生接受本报专访,分享了他对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认识,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建议。

危机没有改变商业世界的规则 

Mark Foster

:你上周在华盛顿,你和你们的美国客户对那儿发生的一切感到震惊吗?

Foster我想全世界都惊讶于这次危机恶化地如此之迅速。如果谁拥有水晶球能预知未来的话,他可要发大财了。但我想我们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现实是,整个世界充满了波动和不确定性。

其实世界一直都在这样的周期中。但这次危机的挑战在于,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这是个多极世界。不像上次亚洲金融危机时,虽然对亚洲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许多企业依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在各自的领域应对危机。但现在不同了,全世界的企业都以各种方式联系在一起,因此市场的整个波动、连锁效应都比以往更加难以捉摸、更复杂了。我认为正是这一点让一切变得更为困难。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危机对中国公司及大众造成的影响比以往的危机更大,我想中国在过去五至十年内学到的东西,都不及这几周的经验教训来得多。

:有人说这场危机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你觉得呢?

Foster这我不知道。我想我不能说我们同意这种观点。 

眼下确实是个充满波动、不确定性的世界。但如果你退一步看,这背后已经发生的一个更大的趋势就是多极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的趋势就是多向的,各种新的经济活动不断出现,不仅在中国、俄罗斯、印度发生,全世界都被波及。现在的全球500强企业里,从新兴市场发展起来的新兴跨国公司有78家。是这78家,以及类似的公司改变了全世界商业运营的方式,商业环境比以前更富有活力了,也更多机遇和威胁。 

但经济低迷其实只是给这种经济环境加上了一层重色镜,背后发生的事情并没有改变:当消费者拥有足够支配的钱,能够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对企业而言真正的挑战仍然是如何获得这些顾客、建立起顾客忠诚度、树立起你的品牌等等。还有人才的问题,以及对资本和资金的争夺,这仍然是最大的背景。 

不同的只是,多极世界让这种情形加速了,但经济能量流动的方向还是一样的,只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让形势更严峻了。所以,现在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应对眼下这个没有那么多增长机会的世界? 

:那你给你的客户什么样的具体建议呢? 

Foster我们最主要的建议就是,不要把头埋沙子里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人们很容易会想要逃避这一切,等一切结束了后再回来,企盼一切都又恢复正常了。但这不是合适的策略,这样无法在当前的环境中制胜。

我们的建议是,首先,企业应该专注于追求的目标。在多极世界的背景下,企业应该有清晰的战略,无论你是要保持对国内市场的关注,还是决定把事业拓展到全球,一旦确定之后,就要以这个战略为根本。回顾以往的经济低迷期,那些能够做到保持战略规划、投资计划的公司最后都要比那些没有保持重心的公司更为成功。

同时还要注意更谨慎的贷款、坚持你业务运营中那些好的细节,要大力优化你的风险管理流程。其实这些做法和以往没有区别,但现在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一个全球化、彼此联系非常紧密的世界,这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威胁。

:你说了企业如何应对危机,那么,你觉得政府应该在经济低迷期做什么呢?你赞同政府出钱拯救那些失败的公司么? 

Foster我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有效运营构建稳定的平台。企业要的是可预见性,他们寻求的是确定的政策环境。他们不喜欢时刻变化着的政策环境,所以说政府的任务就是建立稳定感,采取一些措施扩展或维持贸易的开放性,我想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政府保持贸易开放的态度是好消息。

至于政府救助,我得说美国财政部的动作很快,他们的资金额允许他们能有多快他们就有多快。有些人说他们的动作太快了,或者投了太多的钱,但最终这一切会导致怎样,对还是不对、资金使用、人用的对不对,这些是有许多可争辩的,也许要2年、4年或5年以后我们才知道吧。

我的看法是,退一步看,政府确实是在试图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框架,帮助商业世界继续运营,这一点我认为是好事。

中国企业当前应该专注国内市场 

:那中国公司有什么特殊性、能从这次危机中学习什么呢?

Foster中国公司能学到其他国家的企业从以往的经济低迷中学到的东西。首先,他们必须认识到,经济低迷确实会发生,你必须有所准备。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战略重心,包括投资、经营优势等等。这对美洲和欧洲公司来说也是一样的。

但中国公司还必须注意一些特殊之处。第一,很多中国企业一直以来是以出口为中心的,是以低成本的制造业为中心的,如果能很快地往价值链上端移动的话,你就能具有优势,卓尔不凡。你越是能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设计”,从整个价值链来看,我觉得这是中国企业应该把握的一个机遇。

同时,我认为密切关注国内市场是目前一个好的办法。因为世界其他地方都抢着来中国发展,中国企业当然应该利用他们的本土知识和本土影响力,来理解本土市场。他们所服务的美国顾客很多,同时也该多制造些在中国商店里销售的产品。他们要思考如何能离这个市场机会更近,内外兼修是条好建议。我认为这是更开放的态度,能从全球发生的事情中学到更多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另外一点当然就是,中国过去的快速增长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外需的推动,而在今天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这些外需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对于那些依赖出口的中国公司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他们该如何应对?他们该制定针对国内市场的策略,还是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更广泛地出口他们的产品、商业模式?我觉得这些是中国公司眼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果中国企业真的这么去思考、去做的话,就有史以来第一次走上了真正的全球化道路。当然这其中有挑战,但也有中国公司的机会,比如中国公司有现金、有优势——他们中的一些在国内市场的某些领域中有很坚实的基础。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人才、领导力、全球化的思维方式、能在世界环境中有效运作的企业文化等等这些问题。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也很少有中国公司真正采用了全球运营模式。

:你觉得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如何?  

Foster我认为华为可以称得上是采用全球运营模式的范例,它在欧洲有很大的业务,同时在欧洲和中国也设立了研发中心。华为建立了一系列战略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全球运营的例子。但是,目前这样的中国企业还相对较少,我们有一些资源类的客户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我想未来我们还将看到更多这样的企业。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有很多所谓的并购实际上只是买入股权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购。这二者并不一样。

购入公司的股权,正如有些银行买入华尔街或其它地方的银行股份那样,这并不是真正的并购。我们所说的并购,是你买下一家公司的所有权,将它整合到你的体系中,并把它作为一家公司进行整体运营。目前在中国企业中还较少看到这样的例子。

但我们注意到韩国企业正大张旗鼓的开展着它的并购活动,他们就倾向于以企业的模式参与到管理中。比方说,他们会派一个韩国人去担任被收购企业的财务总监,同时保持该企业的其他部分不变,这样做不错。还有你看看印度人是如何处理并购的,他们会以一种更加整合的方式进行并购活动。例如,塔塔钢铁收购康力斯集团这家钢铁公司后,他们致力于建立起一家整合的企业,使得印度员工和英国员工能够并肩工作,就像发生在美国公司和英国公司之间的并购一样。

这些都是不错的案例,可供那些走向全球的企业做参考。中国公司能够越快地适应这一过程,结果就越好。 

:你在中国的客户也包括许多在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你觉得在成本飙升以及一些新法案出台的背景下,中国市场依然有吸引力吗? 

Foster我认为中国市场仍然具有吸引力。是的,你能看到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在下降,跨国公司在其他地方寻找机会,但在绝对数量上仍然是增长的,只是它所占全部外国直接投资的比例是下降的。 

我认为,中国一些新的法案带来的监管环境的改变,总体来讲对投资者还是有利的,只要它能够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通货膨胀也会带来一些好的改变,至少投资者不再会纯粹为追求低生产成本来中国。对于那些来中国市场投资技术、创新的人来说,他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他们还是会来这里投资市场以获取广大消费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