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G20:一场表达“诉求”的聚会

订阅
2009-09-28
张斌 王宝宁

 

提要:   G20峰会不过是由纳税人提供了一场世界各国领导人及其配偶聚首一堂对饮的宴会,“皇帝并没有穿衣服。”到场的各国首脑心思各异,美国人的煞费苦心可能终究是 “竹篮打水一场空”。 进入G20专题>>>>>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斌 王宝宁 选择匹兹堡作为本次20国集团G20的会场,东道主美国可谓用心良苦。

在自己呼吁建立新的机制,促进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及平衡的增长的同时,“他”想让各国首脑亲眼看看美国的老牌工业城市如何在21世纪成功转型,变成拓展新产业、创造新就业的典范城市。

然而,各国首脑心思各异,美国人的煞费苦心可能终究是 “竹篮打水一场空”。

G20峰会不过是由纳税人提供了一场世界各国领导人及其配偶聚首一堂对饮的宴会,“皇帝并没有穿衣服。”JamesDorn做了说出事实的那个“小孩儿”,他是美国加图研究所学术事务副主管。

分歧“变”一致

“这就像两个生意人要做一张大单,报价时都想让对方退让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是有底价的,谁都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一位市场人士说。

于是,我们在G20峰会结束之际很可能会看到这样一份协议,它以美国希望的各国能承诺推动全球经济重新平衡为基础,协议的内容则会包罗万象:中国将提振国内需求,世界将降低对美国消费者的依赖,而欧洲则将鼓励投资……该协议甚至还会组建一个“相互审查”机制,由IMF来提供技术援助。

之后,不难发现,这份协议涵盖了会前每个国家的“愿望”,而这份协议不过是一份“诉求清单”。

法国和德国希望在那些蕴藏了巨大风险并导致了这场危机和目前的衰退的金融部门采取限制奖金的措施。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说,日本想作为制定全球性规则的一部分以控制这个“过度赚钱的游戏”。

像巴西这样的新兴市场,则希望20国集团能够改革国际货币基金,加大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贷款决策中的话语权。

而富裕国家则迫切希望发展中国家扩大国内需求,但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意大利一位外交官说。

中金公司海外经济研究部分析师孙淼玲说:“面对各方意图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匹兹堡峰会预计将难以就此取得共识。”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全球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24日在匹兹堡峰会上呼吁建立新的机制,促进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及平衡的增长。

并有报道称,20国集团成员国昨天纷纷对美国一份公报草案表示支持。

有关“退出”的策略在20国集团并没有正面的表示,因为没有人愿意给市场带来动荡。将有一份声明中说每个人都希望“可持续发展”,但每个国家的定义都不一样。

“究竟什么是全球经济的‘新平衡’各国也存在分歧。”孙淼玲对本报说。

从美国角度出发,急需增加出口和储蓄,并要求贸易伙伴配合;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则是要求美方保证美元币值稳定,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以及慎用贸易保护条款;从欧洲的角度出发,是在全球范围内限制银行薪酬,并适时执行“退出”策略;从IMF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则是撤销各国政府银行担保,重新启动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进程。

“这次会议上将不会有任何实质内容发生,因为在主要影响国内经济的问题上几乎不可能有协调的政策和行为。20个经济体有很大差异,所以20国的政策前景也会有非常大的差异。”JamesDorn说。

一致中的分歧

尽管G20成员国领导人峰会上不会讨论汇率问题,但投资者仍将密切关注有关校正全球失衡局面或加强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监管的言论。

有意思的是,尽管各国政府对大数议题均“莫衷一是”,但是对此次危机罪魁祸首的金融高管清算问题却有个比较明确的态度。

在过去的一年中,那些深陷困境的金融机构在面临破产的情况下仍然向高管支付了高达数亿美元的分红,这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各国纳税人和政府的极大不满。

24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参与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已经就限制金融机构薪酬问题达成基本共识包括在不同的国家设立不同的标准,并由金融稳定委员会进行监管。

尽管态度一致,但是标准却不尽相同。

欧洲国家在这一方面提出的标准比美国严厉得多,希望以此确保他们不再追求高风险带来的高利润。

一向在金融高管限薪上咄咄逼人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一路推销其法国式的限薪方案:要确保百分之五十的薪金推迟三年发放;对发放浮动薪酬所需款项占银行总营业利润的比例设定上限;对金融业征收特别税项;所得税收可用于旨在为零售银行存款提供保险的全国性计划等。

但是,华尔街却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别了,雷曼兄弟》的作者李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此前接受奥巴马计划的那些银行正在倾其所有尽快先把政府的钱还上,从而减少政府对自己的限制,留住人才。

“华尔街本身并没有什么魔力。”李薇说,“华尔街运行靠的是人才,它吸引人才最主要靠的是高薪水。”

再回头看一下奥巴马在执政之初对美国金融高管的限薪令,很有可能不是一项实质性的经济政策,而是一种迎合政治选民的缓兵之计。

JamesDorn说:“银行家的薪水限制将是一个问题,但是把这个问题留给20国集团的政治家可能会有危险,因为20国集团内没有强制的权力。”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