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 中美关系:多事之秋 敢斗愿合(2)
太多的胡萝卜
周琪的观点是得到了目前中国主流中美关系学者的认同,对于2010年的定位,他们的观点也存着相似之处。
“中美关系进入了多事之秋,中国应该敢斗愿合。”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中美关系目前正在从浅水区向深水区前进,第二年是到了双方将问题开诚布公地放到桌面上谈的时候了”,王逸舟说。
而风险就在于中美两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对记者说。
《经济学家》最新的一期杂志封面文章指出,在美国处理对外关系的第一年当中,奥巴马已经抛出了太多的胡萝卜,然而收效并不明显,现在的奥巴马应该变得硬起来。
美国在今年年底即将举行中期选举,这为这种论调增添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去年对奥巴马对中国的一些举措被解读于太软,他需要在中期选举之前,向国会和选民证明,美国在双边贸易、金融政策方面取得了进步,中国在汇率政策以及贸易政策上会进行一些调整,从而为其在国内推行医改政策打下政治基石,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Douglas Paa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问题。
美国强调经济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要加强出口导向,加强实体经济,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对对中国对美的出口要提高价码。同时,在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上,今年的压力也将从过去的政治炒作上升到真正经济压力上来, 袁鹏说。
当中国今年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与美国仍旧两位数的失业率形成鲜明对比时,人们也许不难理解,一些责备中国的奇怪思潮与逻辑也逐渐流行起来。
英国《卫报》在12月初的一篇文章当中指出,是中德两国在过去十年贸易持续处于顺差状态,造成了这次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新年博客当中批评中国政府在汇率政策上的“重商主义”,“要和中国打一场贸易战”。

- · 包道格:奥巴马会更强硬 | 2010-02-23
- · 王逸舟:贸易问题由压仓石变成导火索 | 2010-02-23
- · 孙哲:中美2010迈入多事之秋 | 2010-02-23
- · 美发布新技术政策:谁的网络战? | 2010-02-23
- · 下一站:墨西哥城――那些哥本哈根教会我们的 | 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