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中的秘密(1)
孙健芳
2010-09-14 07:33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孙健芳 李峰是包头市青山区一个人口普查员,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青山区人口普查管理会的工作人员,在11月1日全国正式启动人口普查入户登记之前,他要完成户口整顿的资料。

这次他核对的户主是一位电力企业的工人,其房屋位于青山区一个住宅小区的二楼。在敲开住户家门之后,李峰征得户主同意后开始做调查,调查信息包括住户的人数、个人的身份证资料、户口本资料、房间数以及房产证等。

填写表格花费大约10分钟时间,“其实调查完之后,你还应该将所有的调查内容念给被普查对象,一次普查大概花15分钟。”李峰告诉记者。

李峰是包头市4万个人口普查员中的一员,也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650万名普查员中的一员。

青山区普查员韩晓平参加过第五次人口普查,说起第六次与第五次的区别,她直观的感觉是,“第六次普查人数多了,人口流动性大了,任务更重了,普查人员选调也更多。”

而在包头市统计局长李玉芝的眼中,第六次人口普查将 “特别辛苦”。“因为住户白天都在工作,普查员入户时间都是晚上,但是又不能太晚,有对小夫妇普查员,每次都是妻子做普查,丈夫抱着孩子跟着。”

但这都不是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根本区别,两次人口普查的根本区别在于:第五次人口普查采取常住地原则,如果某人在乡镇街道住半年,就是这个乡镇街道的常住人口。而第六次人口普查采取人口居住地的原则,即在11月1日人口普查日正式开始后,普查员将根据现在居住地对全国人口进行全面普查。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