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吵 争吵 争吵 什么挡在了你我之间?(2)
经济观察报:美国的谈判代表提出不会为中国提供减排资金,你怎么评价?
ArturRunge-Metzger:当分配援助资金的时候,一般的逻辑是把钱给最不发达、最脆弱的和最需要的国家。其次,这与一国支持本国公民发展的能力相关。发展中国家也分为较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每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援助资金的分配。
欧盟认为,中国从《京都议定书》上受益很大。如果你去看一看年轻的CDM市场,中国和印度都是最大受益方,所以如果已经有很多商业资金流入了一国,那么公共财政的援助应该关注更贫困一些的国家。中国本身也遵循这一原则,最近在开罗举行的中非峰会上,中国也以贷款与援助的方式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很多的资金。
经济观察报:你怎么看待欧盟和美国承诺的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
吕学都: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不是现在给我多少钱,而是建立一套长期的稳定的投资机制。现在只定到2020年,那么2020年之后的义务呢?发达国家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一套可预测的筹资机制,什么时候有多少钱。
技术转让,我们也希望是建立一套机制,目前发达国家他们根本不愿意转让,因为先进技术是他们经济的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最主要的方面,也就是他们的“饭碗”。这套机制应该能够让发达国家真正地把技术转让过来,政府下达指令性的法律等等。如同很多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强制专利许可,用了几年以后,你必须把专利转让出来。
经济观察报:目前谈判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ArturRunge-Metzger:最大障碍来自于有太多的议题还没有具体探讨。比如说,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目前还没有在会议的讨论议程之中,发展中国家的谈判方案和提议确定得也比较晚。而在谈判进程方面,现在时间过半,第一周的正式会议已经快结束了,但我们还没有讨论到一个哥本哈根协议的核心议题,整个过程显得很拖沓。所以很难说,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之内,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
吕学都:最大的问题是发达国家现在想抛弃《公约》,想抛弃《京都议定书》,抛弃巴厘岛行动计划。
经济观察报:欧盟是否认为谈判还应该坚持双轨制?你看过最近流传的《丹麦文本》吗?
ArturRunge-Metzger:我们一直想要达成的是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因为如果在一轨当中我们进展得不够顺利,那也不可能期盼在另一条轨道上取得什么满意的成果。我根本不在意所谓的《丹麦文本》,因为它并非是官方要讨论的文本。
吕学都:现在伞形国家,甚至连欧盟都抛弃公约,重新谈判一个新的议定书,这个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失败,肯定他们负责。因为这完全超出了谈判的授权。目前欧盟也想迎合美国的要求。但是《公约》是有原则的,《京都议定书》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该做什么,是明确规定的,他们想不认账,想推翻这个,我们绝对不会接受。
谈判结果
经济观察报: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各国最后会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协议?
ArturRunge-Metzger:如果所有国家都很清晰地把愿意承担的责任放到台面儿上来讲的话,还会达成一个比较实质性的条约。对于欧盟来说,特别是在涉及资金援助方面,我们已经做好了谈判的准备,希望到时能达成一致的目标。当然,一切还需等到下周的时候再做判断。
吕学都:最终结果很可能是达成一个“政治共识”,在减排、适应、资金、科技等关键方面达成可行的共识。这些“政治共识”可以在明年1月开始生效。哥本哈根会议后再商讨制定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现在用什么做讨论的基础仍在讨论,文件出来,就剩下三四天时间谈判,太费劲了,我估计有一些可能谈下来,大部分可能谈不出来。
经济观察报:美方说,他们对于达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并不感兴趣,只会签署一个政治协议,你怎么看?
ArturRunge-Metzger:如果我正确理解了美方的立场,他们是说,如果各国不能在此次哥本哈根大会上取得一致,他们依然愿意在之后的谈判中协商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是现在来看的话,这种说法并不现实。
1 | 2 |

- · 下一站:墨西哥城――那些哥本哈根教会我们的 | 2010-02-23
- · 谁签订?谁放弃?新争吵即将开始 | 2010-02-03
-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见闻 | 2010-02-01
-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见闻 | 2010-01-29
-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见闻(1) | 201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