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健芳 实习记者 孙琦子 升值,加息? 是5月份关于货币政策的两大猜想。
5月10日,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指出,将“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之后一天,在中国的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询价昨日收报6.8290,较前日收市的6.8265再跌25点。
港币市场美元流入不断增多,外管局加紧扼死外汇流入口颈。
5月份是启动中美贸易对话的时机,但美国可能重提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
信号,更多的信号,将暗示着什么样的结果。
汇改信号?
“最近一段时间,外管局对外汇流入要求变得极其严格,原来我们的工资都是从香港进来,母公司汇入无偿经费,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但最近外管局要求我们全部营业费用按照营业收入进来。”香港嘉漫公司中国代表处陈女士告诉记者。
陈女士说的主要是外管局依据是2009年12月30日外管局颁发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机构捐赠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企业,“如果境内企业接受境外机构拨付的捐赠项目以及境内的合法支出,如果无法出示有效证明,则必须按照营业收入纳税。”
“政策虽然是去年年底颁发,但只是最近一个月才突然紧起来,我问外管局其他公司如何处置这件事情,他们说多数公司已经按照营业收入纳5%的营业税了。”陈女士说。
外管局行为被市场理解为控制热钱一个举措,也被市场理解为外汇改革留有空间。
与此相呼应的5月10日央行发布的《央行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将“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外汇交易中心一位人士也透露,事实上央行对市场干预力度是在减弱的,人民币每日交易的波动弹性在加大。
“无论从外因还是内因上,人民币汇率改革都是一个必然化的过程,外因则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压力,内因是人民币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内外因都导致人民币升值是市场发展的一个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郭田勇教授告诉记者。
实际上,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以2008年7月为界形成两条截然不同的曲线:2008年7月之前的三年人民币累计上涨21%;2008年7月由于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民币终止了人民币由管理浮动汇率并参考一揽子货币来决定汇率体制改革,再次转而与美元挂钩,汇率稳定在约6.83的水平。
这在金融危机期间对稳定汇率水平起到帮助,中国也享受到了固定汇率制度带来的好处,并且可以间接地防范通胀水平的间接目标。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退,人民币升值压力骤然加大。
所以在经济观察报在二季度宏观经济的预测中,超过一半的经济学家认为升值会在二季度启动,其中49%的人认为升值幅度在3%以内,还有16%的人认为人民币二季度将升值3%-5%。
时机成熟
自从去年中国经济开始从低点往上走以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不绝于耳。
09年11月11日央行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3季度)》主动提出将“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这种汇率新提法让市场对人民币升值有了新的预期,当时很多专家都认为央行的表态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政策将更有伸缩性,中国将在2010年初结束人民币“锚定”美元的做法,当时一些专家甚至预测这个时间点就在3-4月份。
但今年年初中美之间贸易关系突然恶化,美国总统奥巴马、财长盖特纳和国会议员相继发表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强硬讲话,表明美国政府今年4月将有可能把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当汇率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时,汇率改革概率变小。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美国商会代表团的时候表示,“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的主权,每个国家完全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合理的汇率水平。”
不过当时温家宝也表示,中国将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美国财长盖特纳也承认,人民币汇率是中国主权问题。
之后,美国宣布推迟公布汇率政策报告,当时华泰联合证券的研究员认为,“人民币升值的概率加大美国不给中国压力,中国在外部政治环境相对轻松的情况下升值。”
4月份,渣打的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汇改时间点——5月10日将是中国放弃人民币盯住美元政策的最佳时机,原因是中国领导人将在5月24日战略经济对话之前有所行动,以免关系再度紧张。
资金已经再次潮动,三月份港币再次触及港币兑美元7.75强方兑换保证,这主要因为国际市场一致看涨港元,热钱持续流入香港所致。4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再度攀升1个基点,一举突破 6.8260的关口,至6.8259。
“汇率改革时机成熟,”瑞穗证券亚洲公司大中华区首席经学家在沈建光在报告中指出,他认为,短期通过将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来稳定市场预期,中长期则增加汇率灵活性从而建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升值,或加息?
虽然汇改时机成熟,但5月份未必成行。
“5月份美国可能重提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问题,如果这时候调整汇率体制,反而表现出中国比较示弱,所以在5月份汇率调整概率较小。”中信证券宏观经济学家胡一帆告诉记者。
“如果这个时候扩大浮动范围,反而容易授人口实,“人币汇率可能在6-7月份扩大浮动的范围。”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办公室高级经理赵庆明也表示类似观点。
除了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影响人民币升值主要还有商务部门情况。
虽然专家纷纷表示,人民币升值对于实体部门出口影响并不大,“从中国的数据中,我们没有发现汇率升值或者贬值支持经济增长的证据。”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表示。但外贸企业普遍说,“升值对企业的影响太大,相信主管部门肯定是多方权衡和考虑的。”国内一些外贸企业更是表示,升值将会导致很多企业倒闭。
商务部被市场戏谑为对外经贸委,最近一段时间,商务部在做一个关于外贸转变增长方式研究,其中对未来外贸发展基本上还是延续扩大外贸发展的举措。
就上述事件,董先安更是表示,由于政策具有内生性,多是谨慎和滞后的,所以汇率形成机制近期发生大的改变概率不高,7月结束盯住美元不动,恢复兑美元升值的概率相当高。
他还认为,国内货币政策可能会先利率后汇率。最近,统计局刚刚发布了四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由于物价指数同比和环比都在上涨,市场关于加息呼声突然加大。
“相对于升值,我们宁愿选择资金的成本,”浙江温州泰达光学总经理唐天日告诉,“如果加息,我们可以少一些使用资金就行了,但如果升值,企业的压力十分大的。”
但更多专家认为,如果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即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的稳定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被捆住一只手的中央行不可能在目前做出更为从容的加息决策。
- 【早评】A股临变数 反弹还是反转? 2010-05-25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4个月新低 2010-05-24
- 今日报摘:2010年5月20日 2010-05-20
- 投行经济学家:加息应该加快 2010-05-19
- 周其仁:央行如此辛苦为哪般 201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