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亚洲重返跌途的危险

订阅
2009-06-24
史蒂芬·罗奇

经济观察报 史蒂芬·罗奇/文 当全世界都在谈论这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时,我们似乎看到一幕“转盘游戏(spingame)”正在上演。好消息是:世界经济恶化的速度正在减缓;坏消息是:这并不值得惊讶。当2008年四季度及2009年一季度全球年GDP跌幅达到创纪录的6%-7%之后,恶化的速度理应减缓。

由于暴跌后V型反转的故事在历史书上比比皆是,金融市场向来浮躁,总是希望见底之后盼望已久的反弹会接踵而来。最明显的是日益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该地区深信它将率先带领世界走出这场漫长的噩梦。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与所谓“亚洲的世纪”描述的正相反,该地区35亿消费者提供的内部支持依然乏力。2008年,私人消费占亚洲发展中国家整体GDP的比例跌至47%的历史最低点——在2001年,这一比例还高达55%。

换言之,今天的亚洲依然是一部出口机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占泛地区GDP的比例从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36%上升到2007年的历史最高点——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亚洲出口依然受制于工业国家的消费者,特别是美国消费者。尽管亚洲内部的贸易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这些地区内部的贸易流主要集中在零部件部门,这些零部件还必须组装成产品并最终销往发达国家。

出口主导的亚洲缺乏内部私人消费的支撑,依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外需。

不难解释,在美国实际消费支出在2008年三、四季度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4%的跌幅之后,亚洲各主要经济体要么急剧下滑,要么深陷衰退。这个地区的命运依然掌握在美国手里,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显。

这就是为什么指望亚洲引领反弹很不靠谱的道理所在。在十多年的过度消费之后,美国消费者已经两手空空。“复苏嫩芽派”——那些相信世界经济复苏近在眼前的人——对2009年一季度美国实际消费支出2.2%的反弹尤为欢欣鼓舞。但是,他们马上就会被当头泼上一盆冷水:三、四月份零售额的大幅下降意味着本季度实际消费支出将重返跌途,且跌幅将不低于1%。

在遭受了房产价值崩塌、股票资产缩水以及持续的失业打击之后,美国消费者已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重振雄风。事实上,由于依靠资产的美国家庭依然收入匮乏,负债过高,且储蓄不足,消费增长可能维持多年的低位运行。这是因为美国消费占真实GDP的比例在2009年一季度创下又一个历史高点——72.4%之后,需要至少回到泡沫前的67%的水平。这意味着今后3-5年内,实际消费增长将从1995-2007年间的平均4%迅速下降到1.5%左右。未来很多年内,消费增长都将难以达到这个速度。过去4个季度里超过1.5%的负增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消费的再度强劲也将需要很多年,世界最大的消费国的持续低迷已成定局。

亚洲若不能找到新的需求来源替代过度消费的美国消费者,就将在今后几年里面临惊人强烈的顶头风。

对于亚洲而言,这里隐藏着一个重大的挑战。若不能找到一个新的消费国支撑其出口主导的增长模式,亚洲自己也将遭遇强烈的顶头风。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国,那里的情绪格外乐观。虽然我不再怀疑2009年中国的表现将好于预期,但是我们仍需保持清醒,不要妄加推断。中国经济最初的反弹靠的是一套沿用已久的刺激模式:在预期全球对中国制造商品需求将最终复苏的基础上,加码基础设施投资。但是,随着美国消费者由肆意挥霍转向谨慎,这一假设能否成立,存在很大的问题。

随着投资刺激效力的减退,而美国主导的外需又不能及时复苏,中国经济依然脆弱,并可能在2009年重返跌途。

如果以出口主导的中国得不到美国消费者的助力,惟中国马首是瞻的亚洲很可能在明年重返跌途。不要被“复苏嫩芽”和“亚洲世纪”等口号所蒙蔽。在现代世界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衰退之后,亚洲主导的全球复苏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为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长)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