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斐斐 实习记者 薛雨西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于4月14日召开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研讨会。在会上发布的首部《宏观经济蓝皮书》当中,作者指出中国有可能在2013年结束高速城市化过程,城市化模式选择的关键是政府转型。并强调国际经济短期不会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中国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受到空前制约。
中国2008年的城市化率为45.68%,正处于加速阶段。社科院的预计,中国将在2011至2016年之间结束高速城市化过程,这期间城市化增长率约为1.09%,城市化率在47.93%-53.37%之间。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在会上表示,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在2015年达到顶峰,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力下降,增长率由9.5%可能下降至7.3%。经济增长的动力将转变为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生产力的提高离不开城市这个平台。当城市人口密度达到一定量之后,经济结构中的一些缺陷也将得到矫正。
蓝皮书指出,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如何选择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国的要素是被政府强力干预的,故政府的作用十分关键:一方面要降低行政成本,另一方面要推进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全国社保体系建设,此外,政府要介入经济适用房的开发。
张平认为,东部城市的已经选择了分散的城市化模式,不少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中部转移,当前的重点是“决战中部”。另外,他表示中国目前正处在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的阶段,投资还将继续上升,投资率达到55%以上消费率才会提高。
尽管世界经济复苏使外部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外需和国际直接投资(FDI)增长仍然缓慢,中短期均不会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中国外向型的经济模式受到挑战。蓝皮书建议:要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减轻对外需的依赖;同时积极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并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另外,蓝皮书提出了一套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数据分析得出从1990-2007年中国各省区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平均水平上升了193%,其中北京市的改善最明显。
- 外资欢迎中方改善投资环境措施 2010-04-15
- 印度地方保护出新政 中兴撤回中国员工 2010-04-15
- 巨幅中国画长卷《中华和谐盛世图》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2010-04-15
- 签约腾讯 英特尔布局中国移动互联市场 2010-04-14
- 中国地震网孙士鋐:玉树地震不是偶然现象 201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