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CPI、PPI双降 各方忧虑通货紧缩
网络版专稿 实习记者 韦承武 原定于10月22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提前至20日发布,多少有点出乎市场意料,但数据本身还是比较符合各方预测的。
10月20日,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CPI为7%,9月CPI为4.6%,至此,进入今年以来,CPI连续5个月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3%。其中,9月份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
穆迪经济网经济学家罗宾森表示,中国9月CPI增幅继续回落,年比增幅于3月份达到峰值8.7%,但近几个月呈稳步回落趋势。然而,整体通胀率近期下降主要是一年前的对比基准较高,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通胀进一步下滑幅度将减小并更难实现。政府的关注焦点近几个月已经明显调整,当局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集中精力对抗通胀,目前关注重点已经转向扶持经济增长。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减缓至9%,表明经济增长显著弱于近些年来的增势。
10月20日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皆有所回落,对于各界来说,通胀风险转为通缩烦恼,将引发市场对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预期。更有分析人士指出,宏观政策将转向。
10月1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冲击,需要进一步增加国内需求,中央需要考虑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扩大内需。同一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也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并准备出台一系列措施。
与全球放松货币政策以应对信贷危机的步伐一致,中国央行已经采取措施下调利率并放宽银行存款准备金要求,与08年早些时候相比,货币政策立场发生重大改变。过去两个月两度下调一年期贷款利率,幅度均为27个基点,至6.93%。一年期存款利率目前为3.87%。同时,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也被下调50个基点至17%。
此前,有经济学家悲观的认为,“向下走”将是三季度经济数据的“集体表情”。随着出口、钢铁行业下滑,大洋彼岸金融风暴带来的浪潮,已经在拍打中国实体经济。
专家分析称,针对国内外形势比较严峻的局面,为了防止本轮经济出现过度调整,决策层调整宏调基调的决心或将更加坚定,即将调整去年以来的“偏紧型”政策进行调整,采取中性偏松的政策,即在“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下进行结构性松动。
- 前三季GDP增9.9%,CPI涨7.0% | 2008-10-20
- 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回落 | 2008-10-13
- “泸州松绑”启幕价格放开 | 2008-10-13
- “泸州松绑”启幕价格放开 | 2008-10-13
- CPI 连续回落催生价改良机 | 200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