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4-10
孙健芳
订阅

货币增速高位运作 “通缩”风险逐步远去

记者 孙健芳 在巨额的信贷资金释放之后,目前货币增速继续高位运作。分析师们认为这意味着中国通货紧缩的风险正在减小,但通胀预期仍言之尚早。

据悉,三月份的广义的货币增速(M2)达到24%以上,狭义的货币增速(M1)达到17%以上,具体数据是M2在24.2-25%之间,M1为17%到17.5%。

自从去年11月份央行放开信贷额度以来,信贷总量就不断攀升,推动M1和M2增速开始回暖。

1月份信贷总量达到1.62万亿,但被释放资金在M1和M2上分布并不均匀,1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为18.79%,创五年来新高,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为6.68%,这导致中国2009年1月份M2与M1增速再次背离,剪刀差高达12.11个百分点,创出1996年9月以来的新高。

“春节因素、企业贷款虽然增加 但是同时大量发放年终奖和拖欠薪资等导致企业存款向居民存款转移,后者属于M2 但不属于M1,”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晓辉说。

但现在,这种剪刀差情况在改变。如果M1和M2如上面所述,两者差距缩减到7%左右,这部分意味着尽管大量信贷投向了财政政策项目,但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开工,企业活期存款将会增加,微观主体的预期逐步改善,经济活动开始逐渐复苏。 

 “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演变状况来看,“通缩”的风险已经逐步远去,”光大证券首席首席经济分析师潘向东说。

“通缩”远离,通胀是否立刻来袭?潘向东认为这种担心过早。潘向东认为,通缩的结束,并能演化成当前所担心的“通胀”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全球货币的定量放松,导致全球货币的贬值,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这会给中国带来就如08 年一样的输入型“通胀”;其二,中国信贷的放松引发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急剧变化,从而造成需求拉动型的 “通胀”。目前从这两方面去判断输入型“通胀”的话,目前担忧还为时尚早。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