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不低 菜农却赔钱(2)
宋馥李
2011-05-10 11:03
订阅
 1  |  2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有些人是做过压缩中间环节的尝试,但是为什么这种尝试没有被普遍采用呢?

宋馥李:我上午刚去了一下直营菜店,他这种模式我可以简单讲一下,有可能将来会带来一种新的模式。这是一个专业的农村的蔬菜合作社,他成立了一个公司的实体,然后到北京跟很多街道来协商,由街道去协调各种大的社区,开辟一些免费的经营场地,比如说废弃的车库,一些居委会的闲置用房,这种可以减免掉租金,由产地直接到便民菜店的话,这个成本是能节省一大块。这对于农民来讲假如加入到这个实体之内,他们就能有一定话语权,对于市民来讲也可以享受到减少流通环节的价格便宜买菜便利的好处,但这种模式能不能普及开来还有待于观察。

最早从07、08年的时候,像新发地菜市场也在尝试,像朝阳区东城西城区的商务委也在主导做一些试点工作,但试点归试点,这些试点始终没有占主流,他没有起到将市场整体行情降下来的(趋势)。只要行情不变,这些直营菜店是可以降下来一些,但影响不了整体的行情。从经营角度来讲,比如说一个社区直营菜店,只要比周围的菜市场便宜一点,那么他的顾客已经很多了,所以(菜商认为)没必要非常低。

主持人:假如中间环节被压缩了,是否就能保证菜农的利益呢?

宋馥李:我觉得也未必,农民是种分散的经营,他们什么时候能具有这种话语权的实体的时候,其实他们跟中间环节的多与少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讲,他们(想的)就是要卖菜,只要我有足够的实力,他们不管中端转几次手,我的利润都能保证。

只要这种现状不改变的话,可能中间环节即使减少了,恐怕他们的话语权也不是很大,很多专家会说为什么会发生菜贱伤农的现象,其实就是因为农民在这个产业链当中没有话语权,农民们都是分散性的一个一个的经营个体,虽然有一些合作社的形式,但仍然是一种分散性的、自发性的,不是一个能连接起来的庞大的经营主体,如果说一个经营主体那么他们就有话语权了,进他们的菜可以讨价还价。但对于现在分散的农民根本不可能讨价还价,卖菜的很多,今年又供过于求,所以在定价上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今年行情是多少那么就是多少。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