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8-12-31
作者:孙健芳

问底

孙健芳

  中国经济即将迎来最坏的日子吗?追问从2008年的秋季持续到2009年新年,没有人知道答案。

官方人士似乎相信2009年下半年经济会逐步好起来——至少可以看到复苏迹象,那些悲观的预测者却认为,中国经济的调整期可能超过三年。

企业家们仍在苦苦支撑。在冰雪消融之前,他们仍将保持御寒的姿态。对他们来说,这是代价高昂而漫长的等待。每一个人都想知道,那只穿越迷雾送来经济回暖信号的鸽子,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追问

“郑主任,我现在最关心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复苏。”2008年年末的一天,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一位山西焦煤行业的负责人这样说,“如果知道经济什么时候回暖,我们就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

郑新立是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他的回答如多数官员一样:“我们认为,2009年上半年可能是最坏的时候,但明年下半年可能就会好起来。”

这是目前为止最乐观的表述,但企业家们半信半疑,“他们(官员)对于实体经济和微观层次的把握,其实是没有那么敏感的”,泰达集团的一位高层说,“官方认为2009年下半年经济会转好,理由呢?”

“存货消化完毕”是官方和经济学界认为经济见底的信号,一般情况下,从存货上升到利润复苏需要18-22个月。

郑新立判断的基础是,2009年4月份存货基本上消化完毕。对此,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说,09年下半年很多工业领域的存货调整一定会结束。“届时,会伴随着两个现象,一是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二是产品价格稳住或开始提升。”高善文说。

但外贸企业不以为然。他们中的多数人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反弹要看美国佬的脸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外贸没有起来,中国经济难说到底呢!”美国斯迈思贸易信用公司北京首席代表任坚钢说。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如果国内流动性没有改观,中国经济就不会到底,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虽然央行在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但企业贷款情况仍无改观,整个经济层面流动性仍在吃紧。

下转06版

上接01版

  一些宏观研究者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周期的调整不会那么快,1992年那次经济调整,直到1999年才真正到底。就此,国金证券认为底部可能会在2010年出现。

经济何时见底没有答案,一个主要原因是:无人能够确切说明中国经济底部有多深。

“保八争九”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政策基本要求,2009年,官方的预期是GDP增幅在8%左右。

在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次引爆之前,中国政府官员、国际投行、学院专家都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以维持9%以上,但现在分歧加大了。

最乐观的仍是官员和带着官方性质的研究机构,央行行长周小川和中国社科院预测明年经济增长率为9%;其次是国内外投资银行,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可能实现8%以上的增长率;安信证券高善文认为会在6%和7%。最悲观的是企业家们,他们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在4%-5%。

“经济形势波诡云谲的时候,对未来的预测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肯定只有少数人是对的。”高善文说。

目前国内外对于中国经济见底后的走势有四种论调。“U”形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主流观点,如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经济形势研究室副主任王小广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调整的时间可能会是3年。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他最担心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像日本一样,可能陷入长期的衰落而无法起来。这可能会形成一个“L”。

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的看法是,“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或者是‘V’形或者是‘W’形,都不太可能是‘U’形或者‘L’。他说,‘L’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需求崩溃和金融体系的崩溃,目前中国确实还很难想象。”

“现在中国经济掉得非常快、非常深,然后会很快弹起来。假设从工业来讲,从18%一下掉到2%,再从2%反弹到10%。你从远处看,这个走势就是V字的走势,但右侧比左侧低得多。”高善文还假设,“2009年中国经济一季度打了一个底,二三季度反弹起来,此时房地产市场和全球经济还是不行,中国经济紧接着又掉下去,过一段时间再向上走,这就是一个W形。”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苑德军认为,上述说法都是猜谜,“说对的人不一定意味着你真的看对了,而是你押对了。”

诡变

寻找中国经济底部变成猜谜,原因是2009年经济格局仍将是波诡云谲。

“去年年底,美联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也很乐观,说次贷危机几下就摆平了,但现在连底都看不见呢。”高善文回忆,而现在从全球来看,从企业债到股权,从大宗商品到房地产和古董,熊市无处不在,这在全球过去六七十年是没有过的。

回到2008年初,中国经济形势也是变幻莫测。当时中国总理温家宝说,“2008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最终,“最为困难”贯穿了整个2008年。

由于考虑到2007年下半年开始通胀率不断走高,2008年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总基调定为“双防”,即防通胀和防经济过热,现在看来这个决策很正确,因为在2008年2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幅曾高达8.7%。

但从3月份开始,中国外贸企业情况开始变差,美国斯迈思的任坚刚说,他当时接触的很多外贸企业坏账率增加了300%。之后,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陆续传出很多外资企业逃跑、中小企业倒闭的消息。

年中,微观经济层面已逐步恶化,但经济学界和官方却无法立刻接受并达成共识,6-7月份,国内对中国宏观经济中最大的争论集中在:中国首要任务是“保增长”还是控制通货膨胀。

为了解中国经济真实情况,中国最高领导层奔赴全国各地调研,之后中国经济总基调被调整为 “一保一控”,保增长被放在控通胀之前。

但整体经济形势还是沿着下滑周期的惯性往下走,没想到美国次贷危机再次引爆,全球经济危机叠加中国经济下滑周期,超速下滑出现了。

10月份,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为8.2%,11月降至5.4%,而之前8个月增速还在19.4%的水平,外贸、货币增长数据、房地产投资等经济指标都下滑到1998年以来最差的时候,这些指标还意味着,需求严重不足,通货紧缩可能贯穿2009年。

形势变化之快需要迅速决断。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决定,“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然而,双叠加效应下的中国经济下滑惯性仍在继续。

10月份,外贸进出口出现2000年以来的首次同时负增长,未来考虑到外需持续疲软,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2009年可能会出现10%的负增长。

出口下降也导致就业形势恶化,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董先安分析,2008年下半年失业人口猛增3269万,其中出口下降贡献各占一半。除此之外,不少企事业单位缩减人员招聘,新增就业问题显现。

消费因此被寄予厚望。“2007年全国经济增长率之中,中国私人部门的消费,加上政府的消费占整个经济总量的55%到60%之间。”高善文说。

但11月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储蓄仍在增加。虽然2009年春节临近,一些大型餐饮集团和商场早就大幅降价或打折,但消费者仍旧不买账,不少出租车司机从2008年10月份就抱怨,从商场出来打车人数明显在减少。

“如果消费上不去,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是一个打击。”高善文说。

现在,各方都把视线集中于扩张性政策托举的投资力度。目前,中国政府在财政、货币、需求、就业和保障上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但现在还没法看清楚,新推出的政策能否充分发挥效用。

对策

2008年6月,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就提醒企业,中国经济的冬天已经提前来临。但当时,很多企业还只看见冬汛的信息——的确,一些中小企业订单减少,一些企业倒闭了,但大型国有企业好像只打了个喷嚏。

真正的危机是从9月份开始的,寒流突袭,带来了大面积的降雪。

但是“下雪不冷化雪冷”,一如企业最困难时期不是订单需求减少而是存货消化的时候。

存货调整使企业亏损增加,原因有三:存货跌价准备会直接形成现实的亏损;存货调整导致需求在短期内快速萎缩,造成产品价格的下跌;最后,存货调整过程造成了产能利用率的下降。

“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的毛利下降、公司资产周转率都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企业财务报表就很难看。”高善文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一位官员称,2008年,火电业料亏逾7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存货调整还会让企业现金流更加紧张。

“从现在到春节之前是最残酷的一个阶段。工程队、民工会集中要钱,银行也会因为年底了抓得比较紧,现金流相对比较紧的房地产公司,这一段可能是比较艰难,”天津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董事会秘书说,“2008年年底整个行业讲价割肉,2009年上半年肉割完了,如果2009年上半年形势还不好,下半年很多企业不是会不会死,而是一定会死。”

企业开始积极应对。经济观察报对43家大企业的调查显示,2009年企业的主要方向是做大主业,减少投资。预计2009年投资增幅低于20%的企业占到95%,其中77%以上企业表示投资增幅不超过10%甚至5%。

除了减少投资,企业也在大范围冻结和减少人力资源开支。2008年11月初,一份列举了22家跨国企业、4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116家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大裁员第一波”企业名单,就已通过各大公司的企业邮箱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传播。

尽管保持了“防御”姿态,企业也在密切关注任何经济可能重苏的信号。

于力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人。11月底,于力在与香港马士基物流公司(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接触时获知,最近一段时间,香港马士基的物流订单突然增加,这让于力看到了一丝经济回暖的希望,他的公司主要从事电路线板的涂料生意,但是已经停业数月。

而上述房地产公司董秘也表示,如果考虑经济恢复周期,现在一定要开始策划投资项目,“但是策划以后是不是要马上启动,要看未来市场刚性需求有多大。”

最让企业们苦恼的问题是,经济回暖的信号若隐若现又亦真亦幻。

“一些行业如铁矿砂最困难的消化过程可能已经结束了,这带来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性增长。”针对一些小钢厂开始复苏的现象,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说。

不过高善文说:“小钢厂的复苏只是早期的、不很确定的信号。铁矿砂存货包括港口的存货、大的生产商自己的存货——很多大企业都有长期存货,即使零售市场跌得很厉害,它还不能挣钱。”

高善文相信,不太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坏,更惊心动魄的情况了。然而企业高管们还是说:“我们仍旧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

问底

孙健芳

401

2009-01-05

孙健芳

  中国经济即将迎来最坏的日子吗?追问从2008年的秋季持续到2009年新年,没有人知道答案。

官方人士似乎相信2009年下半年经济会逐步好起来——至少可以看到复苏迹象,那些悲观的预测者却认为,中国经济的调整期可能超过三年。

企业家们仍在苦苦支撑。在冰雪消融之前,他们仍将保持御寒的姿态。对他们来说,这是代价高昂而漫长的等待。每一个人都想知道,那只穿越迷雾送来经济回暖信号的鸽子,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追问

“郑主任,我现在最关心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复苏。”2008年年末的一天,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一位山西焦煤行业的负责人这样说,“如果知道经济什么时候回暖,我们就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

郑新立是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他的回答如多数官员一样:“我们认为,2009年上半年可能是最坏的时候,但明年下半年可能就会好起来。”

这是目前为止最乐观的表述,但企业家们半信半疑,“他们(官员)对于实体经济和微观层次的把握,其实是没有那么敏感的”,泰达集团的一位高层说,“官方认为2009年下半年经济会转好,理由呢?”

“存货消化完毕”是官方和经济学界认为经济见底的信号,一般情况下,从存货上升到利润复苏需要18-22个月。

郑新立判断的基础是,2009年4月份存货基本上消化完毕。对此,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说,09年下半年很多工业领域的存货调整一定会结束。“届时,会伴随着两个现象,一是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二是产品价格稳住或开始提升。”高善文说。

但外贸企业不以为然。他们中的多数人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反弹要看美国佬的脸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外贸没有起来,中国经济难说到底呢!”美国斯迈思贸易信用公司北京首席代表任坚钢说。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如果国内流动性没有改观,中国经济就不会到底,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虽然央行在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但企业贷款情况仍无改观,整个经济层面流动性仍在吃紧。

下转06版

上接01版

  一些宏观研究者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周期的调整不会那么快,1992年那次经济调整,直到1999年才真正到底。就此,国金证券认为底部可能会在2010年出现。

经济何时见底没有答案,一个主要原因是:无人能够确切说明中国经济底部有多深。

“保八争九”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政策基本要求,2009年,官方的预期是GDP增幅在8%左右。

在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次引爆之前,中国政府官员、国际投行、学院专家都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以维持9%以上,但现在分歧加大了。

最乐观的仍是官员和带着官方性质的研究机构,央行行长周小川和中国社科院预测明年经济增长率为9%;其次是国内外投资银行,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可能实现8%以上的增长率;安信证券高善文认为会在6%和7%。最悲观的是企业家们,他们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在4%-5%。

“经济形势波诡云谲的时候,对未来的预测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肯定只有少数人是对的。”高善文说。

目前国内外对于中国经济见底后的走势有四种论调。“U”形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主流观点,如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经济形势研究室副主任王小广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调整的时间可能会是3年。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他最担心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像日本一样,可能陷入长期的衰落而无法起来。这可能会形成一个“L”。

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的看法是,“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或者是‘V’形或者是‘W’形,都不太可能是‘U’形或者‘L’。他说,‘L’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需求崩溃和金融体系的崩溃,目前中国确实还很难想象。”

“现在中国经济掉得非常快、非常深,然后会很快弹起来。假设从工业来讲,从18%一下掉到2%,再从2%反弹到10%。你从远处看,这个走势就是V字的走势,但右侧比左侧低得多。”高善文还假设,“2009年中国经济一季度打了一个底,二三季度反弹起来,此时房地产市场和全球经济还是不行,中国经济紧接着又掉下去,过一段时间再向上走,这就是一个W形。”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苑德军认为,上述说法都是猜谜,“说对的人不一定意味着你真的看对了,而是你押对了。”

诡变

寻找中国经济底部变成猜谜,原因是2009年经济格局仍将是波诡云谲。

“去年年底,美联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也很乐观,说次贷危机几下就摆平了,但现在连底都看不见呢。”高善文回忆,而现在从全球来看,从企业债到股权,从大宗商品到房地产和古董,熊市无处不在,这在全球过去六七十年是没有过的。

回到2008年初,中国经济形势也是变幻莫测。当时中国总理温家宝说,“2008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最终,“最为困难”贯穿了整个2008年。

由于考虑到2007年下半年开始通胀率不断走高,2008年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总基调定为“双防”,即防通胀和防经济过热,现在看来这个决策很正确,因为在2008年2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幅曾高达8.7%。

但从3月份开始,中国外贸企业情况开始变差,美国斯迈思的任坚刚说,他当时接触的很多外贸企业坏账率增加了300%。之后,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陆续传出很多外资企业逃跑、中小企业倒闭的消息。

年中,微观经济层面已逐步恶化,但经济学界和官方却无法立刻接受并达成共识,6-7月份,国内对中国宏观经济中最大的争论集中在:中国首要任务是“保增长”还是控制通货膨胀。

为了解中国经济真实情况,中国最高领导层奔赴全国各地调研,之后中国经济总基调被调整为 “一保一控”,保增长被放在控通胀之前。

但整体经济形势还是沿着下滑周期的惯性往下走,没想到美国次贷危机再次引爆,全球经济危机叠加中国经济下滑周期,超速下滑出现了。

10月份,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为8.2%,11月降至5.4%,而之前8个月增速还在19.4%的水平,外贸、货币增长数据、房地产投资等经济指标都下滑到1998年以来最差的时候,这些指标还意味着,需求严重不足,通货紧缩可能贯穿2009年。

形势变化之快需要迅速决断。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决定,“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然而,双叠加效应下的中国经济下滑惯性仍在继续。

10月份,外贸进出口出现2000年以来的首次同时负增长,未来考虑到外需持续疲软,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2009年可能会出现10%的负增长。

出口下降也导致就业形势恶化,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董先安分析,2008年下半年失业人口猛增3269万,其中出口下降贡献各占一半。除此之外,不少企事业单位缩减人员招聘,新增就业问题显现。

消费因此被寄予厚望。“2007年全国经济增长率之中,中国私人部门的消费,加上政府的消费占整个经济总量的55%到60%之间。”高善文说。

但11月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储蓄仍在增加。虽然2009年春节临近,一些大型餐饮集团和商场早就大幅降价或打折,但消费者仍旧不买账,不少出租车司机从2008年10月份就抱怨,从商场出来打车人数明显在减少。

“如果消费上不去,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是一个打击。”高善文说。

现在,各方都把视线集中于扩张性政策托举的投资力度。目前,中国政府在财政、货币、需求、就业和保障上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但现在还没法看清楚,新推出的政策能否充分发挥效用。

对策

2008年6月,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就提醒企业,中国经济的冬天已经提前来临。但当时,很多企业还只看见冬汛的信息——的确,一些中小企业订单减少,一些企业倒闭了,但大型国有企业好像只打了个喷嚏。

真正的危机是从9月份开始的,寒流突袭,带来了大面积的降雪。

但是“下雪不冷化雪冷”,一如企业最困难时期不是订单需求减少而是存货消化的时候。

存货调整使企业亏损增加,原因有三:存货跌价准备会直接形成现实的亏损;存货调整导致需求在短期内快速萎缩,造成产品价格的下跌;最后,存货调整过程造成了产能利用率的下降。

“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的毛利下降、公司资产周转率都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企业财务报表就很难看。”高善文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一位官员称,2008年,火电业料亏逾7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存货调整还会让企业现金流更加紧张。

“从现在到春节之前是最残酷的一个阶段。工程队、民工会集中要钱,银行也会因为年底了抓得比较紧,现金流相对比较紧的房地产公司,这一段可能是比较艰难,”天津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董事会秘书说,“2008年年底整个行业讲价割肉,2009年上半年肉割完了,如果2009年上半年形势还不好,下半年很多企业不是会不会死,而是一定会死。”

企业开始积极应对。经济观察报对43家大企业的调查显示,2009年企业的主要方向是做大主业,减少投资。预计2009年投资增幅低于20%的企业占到95%,其中77%以上企业表示投资增幅不超过10%甚至5%。

除了减少投资,企业也在大范围冻结和减少人力资源开支。2008年11月初,一份列举了22家跨国企业、4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116家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大裁员第一波”企业名单,就已通过各大公司的企业邮箱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传播。

尽管保持了“防御”姿态,企业也在密切关注任何经济可能重苏的信号。

于力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人。11月底,于力在与香港马士基物流公司(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接触时获知,最近一段时间,香港马士基的物流订单突然增加,这让于力看到了一丝经济回暖的希望,他的公司主要从事电路线板的涂料生意,但是已经停业数月。

而上述房地产公司董秘也表示,如果考虑经济恢复周期,现在一定要开始策划投资项目,“但是策划以后是不是要马上启动,要看未来市场刚性需求有多大。”

最让企业们苦恼的问题是,经济回暖的信号若隐若现又亦真亦幻。

“一些行业如铁矿砂最困难的消化过程可能已经结束了,这带来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性增长。”针对一些小钢厂开始复苏的现象,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说。

不过高善文说:“小钢厂的复苏只是早期的、不很确定的信号。铁矿砂存货包括港口的存货、大的生产商自己的存货——很多大企业都有长期存货,即使零售市场跌得很厉害,它还不能挣钱。”

高善文相信,不太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坏,更惊心动魄的情况了。然而企业高管们还是说:“我们仍旧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

问底

孙健芳

401

2009-01-05

孙健芳

  中国经济即将迎来最坏的日子吗?追问从2008年的秋季持续到2009年新年,没有人知道答案。

官方人士似乎相信2009年下半年经济会逐步好起来——至少可以看到复苏迹象,那些悲观的预测者却认为,中国经济的调整期可能超过三年。

企业家们仍在苦苦支撑。在冰雪消融之前,他们仍将保持御寒的姿态。对他们来说,这是代价高昂而漫长的等待。每一个人都想知道,那只穿越迷雾送来经济回暖信号的鸽子,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追问

“郑主任,我现在最关心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复苏。”2008年年末的一天,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一位山西焦煤行业的负责人这样说,“如果知道经济什么时候回暖,我们就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

郑新立是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他的回答如多数官员一样:“我们认为,2009年上半年可能是最坏的时候,但明年下半年可能就会好起来。”

这是目前为止最乐观的表述,但企业家们半信半疑,“他们(官员)对于实体经济和微观层次的把握,其实是没有那么敏感的”,泰达集团的一位高层说,“官方认为2009年下半年经济会转好,理由呢?”

“存货消化完毕”是官方和经济学界认为经济见底的信号,一般情况下,从存货上升到利润复苏需要18-22个月。

郑新立判断的基础是,2009年4月份存货基本上消化完毕。对此,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说,09年下半年很多工业领域的存货调整一定会结束。“届时,会伴随着两个现象,一是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二是产品价格稳住或开始提升。”高善文说。

但外贸企业不以为然。他们中的多数人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反弹要看美国佬的脸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外贸没有起来,中国经济难说到底呢!”美国斯迈思贸易信用公司北京首席代表任坚钢说。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如果国内流动性没有改观,中国经济就不会到底,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虽然央行在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但企业贷款情况仍无改观,整个经济层面流动性仍在吃紧。

下转06版

上接01版

  一些宏观研究者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周期的调整不会那么快,1992年那次经济调整,直到1999年才真正到底。就此,国金证券认为底部可能会在2010年出现。

经济何时见底没有答案,一个主要原因是:无人能够确切说明中国经济底部有多深。

“保八争九”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政策基本要求,2009年,官方的预期是GDP增幅在8%左右。

在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次引爆之前,中国政府官员、国际投行、学院专家都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以维持9%以上,但现在分歧加大了。

最乐观的仍是官员和带着官方性质的研究机构,央行行长周小川和中国社科院预测明年经济增长率为9%;其次是国内外投资银行,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可能实现8%以上的增长率;安信证券高善文认为会在6%和7%。最悲观的是企业家们,他们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在4%-5%。

“经济形势波诡云谲的时候,对未来的预测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肯定只有少数人是对的。”高善文说。

目前国内外对于中国经济见底后的走势有四种论调。“U”形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主流观点,如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经济形势研究室副主任王小广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调整的时间可能会是3年。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他最担心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像日本一样,可能陷入长期的衰落而无法起来。这可能会形成一个“L”。

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的看法是,“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或者是‘V’形或者是‘W’形,都不太可能是‘U’形或者‘L’。他说,‘L’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需求崩溃和金融体系的崩溃,目前中国确实还很难想象。”

“现在中国经济掉得非常快、非常深,然后会很快弹起来。假设从工业来讲,从18%一下掉到2%,再从2%反弹到10%。你从远处看,这个走势就是V字的走势,但右侧比左侧低得多。”高善文还假设,“2009年中国经济一季度打了一个底,二三季度反弹起来,此时房地产市场和全球经济还是不行,中国经济紧接着又掉下去,过一段时间再向上走,这就是一个W形。”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苑德军认为,上述说法都是猜谜,“说对的人不一定意味着你真的看对了,而是你押对了。”

诡变

寻找中国经济底部变成猜谜,原因是2009年经济格局仍将是波诡云谲。

“去年年底,美联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也很乐观,说次贷危机几下就摆平了,但现在连底都看不见呢。”高善文回忆,而现在从全球来看,从企业债到股权,从大宗商品到房地产和古董,熊市无处不在,这在全球过去六七十年是没有过的。

回到2008年初,中国经济形势也是变幻莫测。当时中国总理温家宝说,“2008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最终,“最为困难”贯穿了整个2008年。

由于考虑到2007年下半年开始通胀率不断走高,2008年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总基调定为“双防”,即防通胀和防经济过热,现在看来这个决策很正确,因为在2008年2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幅曾高达8.7%。

但从3月份开始,中国外贸企业情况开始变差,美国斯迈思的任坚刚说,他当时接触的很多外贸企业坏账率增加了300%。之后,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陆续传出很多外资企业逃跑、中小企业倒闭的消息。

年中,微观经济层面已逐步恶化,但经济学界和官方却无法立刻接受并达成共识,6-7月份,国内对中国宏观经济中最大的争论集中在:中国首要任务是“保增长”还是控制通货膨胀。

为了解中国经济真实情况,中国最高领导层奔赴全国各地调研,之后中国经济总基调被调整为 “一保一控”,保增长被放在控通胀之前。

但整体经济形势还是沿着下滑周期的惯性往下走,没想到美国次贷危机再次引爆,全球经济危机叠加中国经济下滑周期,超速下滑出现了。

10月份,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为8.2%,11月降至5.4%,而之前8个月增速还在19.4%的水平,外贸、货币增长数据、房地产投资等经济指标都下滑到1998年以来最差的时候,这些指标还意味着,需求严重不足,通货紧缩可能贯穿2009年。

形势变化之快需要迅速决断。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决定,“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然而,双叠加效应下的中国经济下滑惯性仍在继续。

10月份,外贸进出口出现2000年以来的首次同时负增长,未来考虑到外需持续疲软,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2009年可能会出现10%的负增长。

出口下降也导致就业形势恶化,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董先安分析,2008年下半年失业人口猛增3269万,其中出口下降贡献各占一半。除此之外,不少企事业单位缩减人员招聘,新增就业问题显现。

消费因此被寄予厚望。“2007年全国经济增长率之中,中国私人部门的消费,加上政府的消费占整个经济总量的55%到60%之间。”高善文说。

但11月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储蓄仍在增加。虽然2009年春节临近,一些大型餐饮集团和商场早就大幅降价或打折,但消费者仍旧不买账,不少出租车司机从2008年10月份就抱怨,从商场出来打车人数明显在减少。

“如果消费上不去,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是一个打击。”高善文说。

现在,各方都把视线集中于扩张性政策托举的投资力度。目前,中国政府在财政、货币、需求、就业和保障上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但现在还没法看清楚,新推出的政策能否充分发挥效用。

对策

2008年6月,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就提醒企业,中国经济的冬天已经提前来临。但当时,很多企业还只看见冬汛的信息——的确,一些中小企业订单减少,一些企业倒闭了,但大型国有企业好像只打了个喷嚏。

真正的危机是从9月份开始的,寒流突袭,带来了大面积的降雪。

但是“下雪不冷化雪冷”,一如企业最困难时期不是订单需求减少而是存货消化的时候。

存货调整使企业亏损增加,原因有三:存货跌价准备会直接形成现实的亏损;存货调整导致需求在短期内快速萎缩,造成产品价格的下跌;最后,存货调整过程造成了产能利用率的下降。

“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的毛利下降、公司资产周转率都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企业财务报表就很难看。”高善文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一位官员称,2008年,火电业料亏逾7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存货调整还会让企业现金流更加紧张。

“从现在到春节之前是最残酷的一个阶段。工程队、民工会集中要钱,银行也会因为年底了抓得比较紧,现金流相对比较紧的房地产公司,这一段可能是比较艰难,”天津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董事会秘书说,“2008年年底整个行业讲价割肉,2009年上半年肉割完了,如果2009年上半年形势还不好,下半年很多企业不是会不会死,而是一定会死。”

企业开始积极应对。经济观察报对43家大企业的调查显示,2009年企业的主要方向是做大主业,减少投资。预计2009年投资增幅低于20%的企业占到95%,其中77%以上企业表示投资增幅不超过10%甚至5%。

除了减少投资,企业也在大范围冻结和减少人力资源开支。2008年11月初,一份列举了22家跨国企业、4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116家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大裁员第一波”企业名单,就已通过各大公司的企业邮箱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传播。

尽管保持了“防御”姿态,企业也在密切关注任何经济可能重苏的信号。

于力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人。11月底,于力在与香港马士基物流公司(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接触时获知,最近一段时间,香港马士基的物流订单突然增加,这让于力看到了一丝经济回暖的希望,他的公司主要从事电路线板的涂料生意,但是已经停业数月。

而上述房地产公司董秘也表示,如果考虑经济恢复周期,现在一定要开始策划投资项目,“但是策划以后是不是要马上启动,要看未来市场刚性需求有多大。”

最让企业们苦恼的问题是,经济回暖的信号若隐若现又亦真亦幻。

“一些行业如铁矿砂最困难的消化过程可能已经结束了,这带来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性增长。”针对一些小钢厂开始复苏的现象,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说。

不过高善文说:“小钢厂的复苏只是早期的、不很确定的信号。铁矿砂存货包括港口的存货、大的生产商自己的存货——很多大企业都有长期存货,即使零售市场跌得很厉害,它还不能挣钱。”

高善文相信,不太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坏,更惊心动魄的情况了。然而企业高管们还是说:“我们仍旧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