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经观电子刊物 > 快公司

太阳能开始发热的朝阳产业

  
作者:本刊记者/谭志娟
发布日期:2008-10-20

今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把节能减排提升到国家科学发展的前所未有的高度,着重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核能等新能源是节能减排中的重要内容。如果考虑到便利性、可操作性、低成本等因素,太阳能便成为节能减排中的排头兵。 

“在节能减排的产品行列中,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节能、环保、经济实用的绿色产品。每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年均能源替代量为150180公斤标准煤,相当450500度电。到2020年我国若发展到4.5亿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其能源替代相当3100万千瓦装机,年替代65007500万吨标准煤,相当2100亿度电”,98,在北京花园路的办公室里,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振涛在接受《快公司》记者采访时说道。 

拒他介绍:近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已居世界首位,目前行业重点是提高产品品质和扩大应用,让中国成为世界太阳能热利用的研发和制造中心。 

获得新发展 

“得益于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我国太阳能产业从2000年开始快速发展。其中,2007年是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飞跃发展的一年,年产量达2300万平方米(16100兆瓦),比上年增长30%,销售总额320亿元人民币,为社会提供了约250万个就业机会。到2007年底,总保有量为10800万平方米(75600兆瓦),比上年增长20%,每千人拥有太阳能热水器面积达83平方米(见表5)。可以说,我国从1990年后逐渐成为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与使用大国”,罗振涛说。 

罗振涛所在的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2年,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中成立最早的一家专业委员会。作为行业协会领导,也作为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专家,罗振涛16年来一直充当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一方面,努力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并及时传导给企业;另一方面,在国家制定行业政策时,以书面形式及时向国家反映企业的心声,以便国家制定出企业可操作的政策,因而对其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我国太阳能产业有近3000多个企业,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0多家:山东皇明集团(含亿家能)、山东力诺集团(含力诺瑞特、新材料和武汉工业)、江苏太阳雨集团(含北京四季沐歌)、山东桑乐公司、北京清华阳光等公司。2007年出口额达6500多万美元,年增长28%,出口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80多个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大型骨干企业和一些急剧发展的企业,自行投资建立机械化、自动化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如皇明年产500万支、节能30%真空管自动生产线,是国内外首家;清华阳光的真空管生产线也正在调试;力诺瑞特和太阳雨的无氟水箱发泡生产线;大部分骨干企业纷纷建立水箱内外胆加工生产线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用现代化装备和手段加快了产业的升级。 

渐受市场青睐 

有专家预计到2015年,仅全国住宅用太阳热水器将达到2.32亿平方米的拥有量,普及率将达到2030%,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前景和“钱”景都被双重看好。作为太阳能热利用专家,罗振涛也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 

据罗振涛介绍,国家规划2010年总保有量达1.5亿平方米,2020年达3亿平方米,若政策支持到位可实现3.5亿平方米的保有量,届时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将增长到1.8亿平方米。因而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 

目前,太阳能热利用产品日益受到市场青睐,我国三大热水器市场已全面扩展: 

首先,太阳能农村市场已启动,来势较大,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各地新农村的内容之一。在富裕地区如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沿海地区已成为农民实现洗浴的理想设备,在浙江嘉兴地区推广率达73%,海宁县达81.5%以上,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市场也正在启动。 

其次,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化应用市场快速增长。学校、宾馆、饭店、部分洗浴中心纷纷上太阳能洗浴系统,以节能减排、降低成本,2006年工程化份额约为25%2007年达30%以上。 

第三,太阳能热水器的国际市场潜力巨大。从2001年以来,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出口总额在不断增长,2007年出口额达6500万美元,出口欧洲、美洲、非洲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预计到2010年国际市场有1.0亿平方米的份额。 

目前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左右。然而,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品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来自生产行业的信息显示,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累计拥有量都居世界第一。不过,如果以人均拥有量计算,则处于极低水平,远远落后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别是北京,尽管国内领先的太阳能技术都集中于此,许多太阳能示范建筑也在这里率先建成,但销售量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 

在首都北京,每年平均日照时间长达2760小时,日照充足,适合发展绿色清洁、取之不尽的太阳能,为何太阳能利用程度却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呢?据记者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一个新建楼盘推出了“太阳能”概念,吸引了不少购房者。旁边小区的几位住户受启发,也想装太阳能热水器,物业却以“破坏住宅外貌”而拒绝。还有些地方,虽然物业没禁止,但居民安装时才发现,因为建筑没为太阳能设备预留管道,自己安装几乎不可能。要么不许,要么不便,因而太阳能热水器设备的销售自然也就不断萎缩。不过,随着太阳能这类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发展,北京也会慢慢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到时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将大增。 

而在销售上,销售渠道建设合理与否、管理科学有效与否,越来越成为影响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厂家直销、专卖店代理、工程渠道、连锁卖场、建材市场以及小区展示等营销模式。其中,专卖店代理是其最主要的模式,也是厂家竞争最激烈的模式。 

新一轮投资热潮涌动 

太阳能热利用是投资少、见效快、经济实用、节能减排,实现我国能源替代的一个朝阳产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曾表示:“世界对于中国能源前景和中国太阳能市场十分关注。” 

的确如此,在国际油价大涨的今天,一些国际投资公司再也按捺不住掘金中国新能源的投资冲动。据媒体报道,在今年1月份,美国高盛投资银行、鼎晖国际投资公司与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在德州市签署战略合作意向,根据合作意向,两大国际投资机构首批将向皇明太阳能注资1亿美元,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并积极推动皇明集团的上市工作。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在200712月撰写并发布的《2007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中指出,2007年以来,各种投资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以及各种风险投资机构如摩根士利丹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介入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与此同时,各种民营资本、私募基金也开始投资国内这一领域,弥补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初期阶段资金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表示,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已基本实现了商业化,并带动了玻璃、金属、保温材料和真空设备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达到1300多家,且民营占据主导地位。而到2010年目标是,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加上其它太阳能灶、太阳房等太阳能热利用,年替代能源量将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 

世界性的能源紧张迫使世界各国都把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的常规能源的开发当成重点课题来研究,各行各业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为大势所趋。而且,据记者了解,中国正在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体系,力争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到一个更高的程度,因而,未来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对这一领域的投资将呈现一个更大的增长。 

困局有待破解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拉动。预计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还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但是发展中的市场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一些不健康、不和谐的因素。 

总体来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缺乏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可再生能源法》从客观上、总体上为可再生能源法的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奠定了政策基础和发展环境,同样对太阳能热水器产业亦是如此。但是仅有可再生能源法尚不能适应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第二,科技投入较少,产品更新换代慢。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绝大部分是盈利的,但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投资相对较少。除个别大型骨干企业之外,多数骨干企业缺乏技术人才、研发手段,无产品创新能力,使得目前市场上高技术含量的新技术、新产品不多。 

第三,大品牌的市场集中度不高。2007年,5000万元以上销售额的企业,其中市场占有率为46.8%;亿元销售额的企业,其市场占有率仅为31.2%。数据表明:大型骨干企业的产品供应市场能力过低、集中度不高,为一些低质劣品占据市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第四,低劣产品干扰市场。目前,不少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企业属非正规运营,主要表现为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无现代化的生产手段,质量管理工作混乱,产品检验手段匮乏;甚至许多小企业产品不经检验直接出场销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影响行业声誉等。因而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持续发展将受到影响。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指出,现在市场确实不是很成熟。现在新的企业很多,从技术上、管理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一些人把太阳能企业看得太简单了,认为买一些管子、水箱就可以做了。这里面需要很多的经验,需要很多的科研技术。现在我们发展的规模很大了,但是从整个的情况来看,产品的技术创新还比较薄弱。 

他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技术创新第一个要国家重视;第二,我们的骨干企业,有能力、有财力来投入科研方面,我希望通过你们进行宣传,大的品牌要重视技术进步,要加大科研的力度,要鼓励创新。只有创新你才能够占领未来的市场。” 

在采访结束时,罗振涛也对记者表示,希望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今后能得到国家更多优惠政策的扶持,包括金融、财政与税收的支持。税收金融优惠:包括减免太阳能生产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免其他地方税或用支持等额的研发和技改项目的方法返税。他还建议,将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的出口给予补贴;国家对一些特殊人群提供财政补贴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农村地区、城市低保人群、养老院、孤儿院等。 

人物档案  罗振涛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专业研究员、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节能协会太阳能专业委员会主任。七十年代末先后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机械部青海柴油机厂、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工作;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从事可再生能源研究工作;1983年赴国外AIT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修太阳能专业;回国后致力于太阳能热利用研究,获得16项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2等奖一项、3等奖二项;有著作4部、论文36篇;获中国计委、科委、经贸委“七五”科技攻关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先进科技工作者,农业部先进科技个人等称号;是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