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欧采购团”待发重点瞄上高科技
一支100多位中国企业的顶级经理人队伍作为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的随访团刚刚返回北京,与此同时,另一支更加豪华的 “赴欧采购团”或将在这里出发。
商务部官员对本报表示,目前商务部正在筹划阶段,正在积极地准备方案,其中可会包括:需要购买的商品、对方意愿、内部的机制、渠道、资金来源以及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怎么做等等。“赴欧采购团刚刚启动,具体的企业还没有确定下来。但购买的主旨产品是我们需要的高科技产品。”这位官员说。
他还表示,“目前这种情况下,即将派出的这支采购团更容易买到我们需要的商品。即使1989年以来的军售产品仍然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是一些模糊地带的产品有望将限制弱化,特别是一些军民两用的商品。”
收获信心
在这次欧洲之行中,中国企业签订了总额约150亿美元的合同。商务部的一位官员透露说,目前能确定的签订合同的公司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和南方航空集团等。
此次随访的中国经贸代表团包括上百位中国企业家,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就是随访团的一员。
“温总理的这次出访不仅给欧洲带去了信心,也让我们随团的企业家备受鼓舞,这次回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更加自信。”王永说。
随访团中有个做小型挖掘机的企业(军联集团),他们跟当地人示范自己的产品,谈自己的价格,当地人都说不可思议。因为从其他国家买的挖掘机都贵很多倍,同样吨位同样功能的,他们总认为那些都是德国的专利。
当然,中国企业也“不可思议”地看到了自己的优势。
英中工商峰会是这次出访英国的重头戏,在王永拿到的日程安排和人员介绍中,本来有200人参加这个峰会,中英双方各一半。
“当天,英国的工商界就炸了锅了,质问主办方这么重要的活动他们为什么不能参加”,王永说。迫于无奈,最后的人员增加到了400多人。在场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很多英国企业家都是在场外看电视直播。
提到当天温总理的发言王永尤其兴奋。 “英方企业家对温总理的发言都非常感兴趣。”王永说,“听了总理对中国振兴计划的详述,我感觉到他们对我们的认同在不断高涨,而且中国的企业也确实应该走出去。”
1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谈时达成共识,“中方将继续稳步、稳妥地开放市场,增加从欧盟进口,欢迎欧洲参与中国促进经济增长计划,希望欧方对华扩大开放市场”,中国并与欧盟签署了9项协议;在德国和西班牙的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表示,将会派谴出中国采购团。
积极回应
这支已经启动的采购团将赴欧洲采购中国需要的设备、商品和技术。
目前来看,中国的企业对“采购团”的回应很积极。“人民币升值,英镑贬值很厉害。很多老板都感觉现在买设备很便宜,捡一样的感觉。”王永说,“我们这次随访团很多企业家都纷纷表示要去,至少也有50%。当然随访团的企业并不是采购团的完全人选,反正我是100%要和他们有合作的。”
上述商务部官员说:“赴欧采购团刚刚启动,具体的企业还没有确定下来。但购买的主旨产品还是我们需要的高科技产品。”
他强调,英国的航空、高技术制造、教育、医药品和低碳技术,德国高速磁悬浮列车技术和重型机械制造,西班牙的电信设备都将是中国重点采购的领域,并将结合4万亿投资计划所需。
西班牙大使馆在回复本报采访时说,西班牙的优势产业是可更新能源,太阳能、水利和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空港,铁路公路的基础建设等,他们很希望在这些领域与中国有合作。
但是,一位参加过其他采购团的贸促会的代表说:“以往采购团去买东西,双方很难批次对接的上。国外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你买了一项技术可能会不符合这个国家的某项法律,能获知这个法律的内容都是需要很多费用的。所以真正的对接并不容易。”
众所周知,中国出口商品到欧洲存在着各种贸易壁垒,同样的,在进口上述高科技产品时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
上述官员说:“以前是我们求他们卖,现在是他们求我们买,全部给我们也不现实,要搭配着来,但是我们的话语权毕竟增加了不少。”

- ·科技部提前启动六大科技专项 | 2009-02-06
- ·收盘点评:下周冲高回落 中线捂住牛股 | 2009-02-06
- ·合资威高 后进者美敦力谋划战略变局 | 2009-02-06
- ·美国上周首度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创26年新高 | 2009-02-06
- ·深圳迪高乐公司高层欠薪逃逸 | 200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