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盘第三方业务国寿资产拟增资20亿
欲与银行、基金公司成为理财市场三驾马车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正发力“壮大”实力与练内功,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国寿资产)先行一步增资抢占先机;其他8家公司也在跃跃欲试。
2月9日,中国人寿公告称,其及母公司国寿集团分别通过现金注入和利润转增方式,共计增加国寿资产资本金20亿元。由此,国寿资产注册资本金达30亿元。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一般情况下,资产管理公司对资本的要求并不大,但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尤其第三方管理的内在价值诉求,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就是增资。”
瞄准第三方业务
国寿股份方面表示,增资理由在于,资产管理公司对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增资,可以进一步增强在保险资金管理领域的资本实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对国寿股份现有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实,就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本身而言,与资本金的关系并不大,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但如果扩大第三方业务,不光是母公司的委托业务,其资本金就有要求,因为客户评价公司实力指标之一就是资产规模。”
某种意义上,国寿增资旨在第三方业务,包括中间业务、信托计划及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
上述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透露,通常情况下,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分为三大块:母公司资产委托业务、自有资金的运用、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
而母公司的委托业务并不会给资产管理公司带来丰厚的收益,知情人士说,此部分的收益是固定式没有市场化,像国寿资产,每年母公司给国寿资产提供的管理费用为5亿;自有资金和第三方业务才是其主要获益来源。
公告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国寿资产除税和非经常性项目前盈利人民币3.46亿元;除税和非经常性项目后盈利人民币2.36亿元;而2007年的这一数据分别为5.88亿元及4.44亿元。
业界人士分析,就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其经营的业务几乎都是由委托方提供资产,是卖方,而惟独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业务是买方,需要投入资金。
这意味着,国寿资产也不排除通过增资来扩大对年金投资管理人业务的投入。
据了解,国寿资产已在紧锣密鼓布局第三方业务;如其第三方业务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之后,去年中标中国银行、五矿集团、中钢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几家大型央企和上海市原有企业年金移交集合计划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
据悉,为此,国寿资产养老金及机构业务部将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入,包括对潜在大客户的营销工作,重点开发新的中央企业客户及规模较大的客户。
“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的地位得到提高。此外,还与正德人寿签订了投资管理合同,中小保险公司委托投资业务再下一城。”国寿资产方面表示。
就在2月12日,国寿资产与日本大和投资信托正式签署 《QFII投资顾问协议》,国寿资产将为大和投资信托提供国内A股投资的投资建议、研究报告、投资组合分析等投资顾问服务。此前,大和投资信托已取得QFII资格,并获得1亿美元投资额度。
“这意味着国寿资产在投资咨询服务等第三方业务方面又获突破。”业界评价。
另据有关媒体报道,国寿资产系统外受托管理的第三方总资产达59.6亿元,并成功进入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第一梯队,其全年第三方业务收入首次接近3000万元。
市场化图谋
实际上,“如果加上中小险企委托资产等第三方业务的投资收益,国寿资产去年综合投资收益率高达7.4%,远远超过保险业平均投资收益率。”2月11日,知情人士透露。
一位泰康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透露,该公司去年综合投资收益率超过国寿资产,高达8%。随着投资表现的向好,不少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日渐得到市场的认可;也促使其市场化步伐的加快。
另外,就保监会而言,其也希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能真正成为市场化的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在理财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与银行、基金公司等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之一。
“目前看,还有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公司往往只充当了母公司的受托方,没有完全市场化。”上述人士说。
而市场化的另一种解读,亦意味着加大资本金的投入。“9家资产保险公司无一不希望增资,只是囿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变得更为谨慎,况且,有的母公司自身难保,资金紧张,无暇顾及其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知情人士说。
此情况下,母公司实力雄厚的国寿资产拔得增资头筹,其市场化步伐先行一步。
另据透露,泰康资产管理公司也拟增资至10亿元。
某位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说,增资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是在资本市场向好时最合理的选择,但因为近两年市场疲软,诸多公司放慢了步伐,而国寿资产没有时机上的困惑。

- ·269.3亿国债低利率发行 银行吃进8成 | 2009-02-13
- ·2009,向何处去? | 2009-02-13
- ·200亿装备制造业产业基金获批 | 2009-02-13
- ·拆解医改8500亿新增投入 | 2009-02-13
- ·“资产重组”之痛 | 200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