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工司令”牛年不利
“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我每天至少跑七八个工厂去推销我的农民工,每天东奔西跑,嘴上都起了泡。”“农民工司令”张全收看上去有些沮丧。
往年此时,他的“囤兵场”拥“兵”万人,公司资产过千万。许多企业老板都会亲自到他的深圳市全顺劳务派遣公司要人。即使张全收主动去找合作企业,一般也要求和董事长面谈,而且,一定要问清厂里给农民工的工资有多高。然而,今年情况发生逆转,许多企业用工量减少,张全收感到处境艰难。
不再“全收”
“同志们好!”张全收对着扩音器大喝一声。
“老板好!”近1500名青年男女马上齐声回应。
“蹲下!”
面前的团体方阵立刻齐刷刷地蹲下去了。
……
“怎么样?”张全收转身对一家来自海南的台资鞋厂的招工人员说,“我们的工人都很好用,包你们满意。”
为了彰显他带出的 “兵”比较听话、团结、勤奋,张全收今年的培训更加严格。张全收是全顺公司的董事长,外号“农民工司令”,但他此刻并不为眼前的“兵强马壮”而自豪。他心里着急的是,尽快把这些人从公司派出去,越快越好。
往年,一批批打工仔、打工妹从河南、安徽、山东南下,在深圳全顺公司待上三两天,随后被批量分派到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各个工厂里。忙完工厂的订单后,他们将再次回到全顺公司。偶尔没活干的几天,张全收管他们吃住,每人每天还发25块钱,直到将他们派往下一个工厂。
2001年,在深圳开一家玩具厂的河南人张全收成立了全顺公司,趁着当时的“民工荒”做起了这种“卖人”生意,竟一炮走红。学者称之为“全顺模式”。如今,全顺公司成为全国农民工转移培训安置的就业基地之一。张全收则喜欢称之为“军事基地”。
但是,眼下在这个就业基地滞留的农民工越来越多,有的竟十天半月派不出去。今年春节过后将近一个月时间里,全顺公司共送出去近4000人,这仅是去年同期水平的1/3。
“原来跟我们合作的有上百家企业,经常合作的也有二三十家,到今年只剩下十家八家。”张全收介绍说,现在滞留在全顺公司的农民工约有2000人,“每天还有800至1000人往这里来”。
“我控制了一下,不然来的还要比这多3倍。”张全收说。早在年前,张全收就跟公司员工打招呼,男工、年纪大一点的员工过年后就不要急着过来了,最好到5月份再来。现在到全顺公司的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女工,她们往往更受工厂欢迎。
公司创办多年来,张全收对前来求职的农民工从来都是来者不拒,“我全收”是他的口头语。现在,他也不敢“全收”了。这么多人在他这里吃住,每天光吃的就要花掉3万元。此外随着深圳最低工资标准的调高,每人每天费用也涨到了40块钱。
“3000到5000人我还能撑住,但是再下去,我就顶不住了!”张全收说。
他从当地一家倒闭的工厂接收了两栋厂房,改造为员工宿舍,眼下住满了人。这阵势让当地政府颇感不安。在张全收以团体方阵迎接鞋厂招工人员的时候,当地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的一位警官带着派出所的人赶了过来。“你这里的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啊,千万不要闹出什么事!”警官很不放心。
听说这话,张全收立刻再一次操练起自己的“新兵”:
“立正……稍息……蹲下。”
然后,他一边抬手示意刚刚“蹲下”的人群起身,一边微笑着对警官说:“听话吧,就像一个爸爸生的娃一样。”
攻坚时刻
送走警察,张全收白净的圆脸上露出一丝狡黠。
每逢官员来访,张全收喜欢掏出一叠印着“全国人大代表”的名片一一分发。去年,张全收在河南省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是全国少有的几名农民工代表之一。
张全收认为,在当前这个危机时刻,他所做的其实是在替政府排忧解难。这位“农民工司令”现在觉得自己正遭遇着一场攻坚战。
张全收说,危机前兆在去年5月份出现,那时有工厂打招呼,“再做两个月就没活了”。到7月份,有工厂开始倒闭,11月的时候,倒闭工厂越来越多,回流工人也越来越多。虽然早有准备,但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到全顺公司,张全收还是感到了紧张。
2月15日,全顺公司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一个“农民工找工难”节目中露了脸。第二天,张全收接电话接到头疼,福建、杭州甚至吉林等地的企业都来电要人,但人数大多不过百,以往那种一下子要几百上千人的企业几乎没有。
所以,当这家海南的台资鞋厂提出要500人的时候,张全收亲自带着人家在公司里到处参观。看正在接受培训的新员工,看公司墙上到处贴的他跟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看宣传栏里各大媒体对他和他的公司的报道。最后,他还把人带到自己那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别墅。张全收告诉招工者:“我公司在这里,家也在这里,一家老小都在,不会骗你的,跑也跑不掉。”
鞋厂来的人一路上只看不说。其中一位台湾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别看现在农民工找工难,但是工厂招工却也并没有变得更容易。从去年到现在,工人一直都比较难招,因为工厂对工人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熟练工人特别难找到。此前,他们已经在全顺公司定了100个工人,现在打算再招一批。这批人如果进厂,也还是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现在只能是熟练工人和新工人搭配着干。
张全收总结说,这么多招人电话打进来,说明要人的单位还是比较多的,但是现在人们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提高了。
“全顺”牌员工
张全收说,下一步全顺公司要培训一部分技术人员,不这样不行了。
公司创办至今,所谓“培训”就是由张全收给新员工作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讲话。讲话内容以“不准随地吐痰,不准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不准谈恋爱,不准互相借钱,不准穿奇装异服”等训条为主。张全收说要教他们做人,这些都是全顺公司的“规矩”。
20岁左右的小青年很不愿意守规矩。但是张全收说了,“我保证大家过年回家,吃穿用过,还要带1万多块钱回家,我说到做到!”
为了这句承诺,来自河南的小陈在朋友介绍下来到全顺公司。年后他已经在广州、东莞等地找了10多家工厂,但是都无功而返。现在,他每天和其他27个人挤在一间30平方米的宿舍里。没活干的时候,公司组织他们在土场上排列方阵,演练“同志们好……老板好……”
小陈喜欢蹲在地上从下往上观察老板张全收。小陈说,这个人10多年前跟他一样,只是一个从河南穷乡村到深圳特区闯荡的农民工,睡过地铺,枕过砖头,现在是一个拥有10多家工厂的老板,坐奥迪A8加长版轿车,住价值千万的别墅。这是怎样的路子呢?
网上有个“张全收吧”,有人在里面说这个老板比“黑砖窑”还黑,无非是靠压榨员工赚钱。对此,张全收说,公司每个月可以从一个进厂员工手上拿50、100、200元不等的管理费,但是,全顺公司最起码保证不欠工资。曾经有一个工厂招了全顺公司200多员工,干了一年没给钱老板跑了,最后全顺公司垫付了大约100余万元工资。
不欠工资,这是农民工千里迢迢外出打工的最低愿望。所以,也有全顺公司的员工在“张全收吧”里说,“张董你辛苦了!”
在全顺公司,张全收能和任何一个员工嬉笑聊天。他的手机号码在全顺公司是公开的,“有管理人员做得不对的,你们打给我,我来处理”,他对每一批新员工都这么说。新员工在接受培训的时候,他一个人悄悄地在旁边收拾这些小青年随地扔下的纸巾。
在珠江三角洲不少工厂打过工的小陈并不关心老板赚的是不是 “黑心钱”,他关心的是能不能进这家台资鞋厂。在张全收的指挥下,近1500个农民工卖力地为鞋厂的招工者唱响了“全顺之歌”:远离中原地,告别爹和娘。怀揣五彩梦,打工到远方。不怕坎坷多,不怕风雨狂……

- ·中职学生不得到按摩院、夜总会实习 | 2009-02-20
- ·毛泽东侄女提交"不折腾"提案 建议建毛泽东城 | 2009-02-20
- ·专题:牛年基金一梯队 | 2009-02-20
- ·小心山寨牛股 | 2009-02-20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病 | 200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