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储多元化抢跑赶在美元大规模贬值前
在增持美国国债的同时,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发文支持企业境外直投;权威人士称,从部委的一致行动到国家战略的选择,诠释出外汇储备多元化加速的信号。
而在市场人士看来,还应该有更多的实际行动。因为,在美元贬值的强烈预期下,要尽快尽可能化解外储美元贬值风险。“现在抢的是时间差。”
外储多元化提速
5月18日,外管局公布《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拟将境内企业投资境外的外汇管理由核准制调整为登记制;就在两个月前,商务部出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鼓励企业跨境投资或并购。
“两部委力挺企业走出去行动显示,国家支持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既有对外产业布局的考量,亦有通过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汇率风险,全球性配置外储,减缓对美元国债依赖的权衡。”一位外管局人士说。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政策研室何海峰说,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中国有两大考量要素,外汇储备资产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其逻辑是,国力增强—经贸交易活跃—本币升值—外储增加等,走出去是大势所趋,这又涉及到外储资产的转换,在此过程中,市场变化又会带来盈亏的变化;而最终的大问题还是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地位。
“中国目前政策导向很明显——分散美元外储风险,拓宽境外直投渠道。”一位摩根斯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人士称。
他认为,在此波的全球收购潮流中,中国所占的位置很重要。目前无论是境外资源,还是公司资产,收购价格都很低,特别是金属价格处于低端,若从国家战略性考虑,中国目前“走出去”时机正好。
时间差
事实上,美元贬值预期正呼啸而至。
由于美国政府采取廉价货币政策,业界认为,美元贬值或早或迟都会发生;只是没有人知道具体时间。
据香港投行精算人士估算,现在少则3万亿、多则5万亿的美元正呼啸而来,伺机登陆亚洲市场,特别是香港资本市场。
沃德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卢麒元表示,由于人民币反应较慢,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投机资金要的正是货币反应滞后性——美元贬值时,人民币尚未反映过来,其便用人民币作为投资手段大肆敛财;目前香港资产70%为人民币,囤积之后,等美元狂贬结束再撤退。
在此关键节点上,或许中国决策层同样感知到。据悉,在已出台政策外,外管局也在考虑进一步放宽QDII专户业务限制和开启新一轮外汇额度审批,并在权衡外汇额度在专户和QDII产品间自由分配。
而在外储多元化全球配置、分散美元国债风险的同时,决策层还必须考虑在美元贬值之前,尽快将美元变成资源或权益类资产。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金融危机演绎至今,全球的资产价格已上涨30%左右,此时的中国企业并不适宜大规模走出去“抄底”。
一位外管局人士称,不能将部委支持企业走出去政策简单理解为“抄底”。其一,该项政策多半支持基础建设类的投资;其次,政策属于制度层面的建设,旨在让投资方便化。
他还告诉本报,目前文件只是征求意见稿,距正式文件出台,尚有一段时间;届时,正式文件颁布的环境可能又会与现在有所不同。“尽管如此,但还是必须走出去——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种战略安排。”

- · 热钱隐忧再起 东南亚多国频出手干预 | 2009-11-25
- · 越南盾一次性贬值 利率上调100个基点 | 2009-11-25
- · 暗战人民币 明年中期或重拾升势 | 2009-11-25
- · 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居全球第三 | 2009-11-20
- · 中国9月增持18亿美元美国国债 仍为美最大债主 | 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