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15:50
2010-03-25
谢良兵
订阅

成都:西部传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钟素琼喜欢笑,与绝大多数南方女人不同,她身材有些高大。虽然已接受过很多批记者的采访,但见到本报记者时,她还是有些腼腆。“一年收入也就七八万吧。”坐一旁的锦江区委宣传部的人说,“绝对不止吧?”钟素琼害羞地笑了笑:“反正收入还不错。”

钟素琼是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万福社区的村民。她所在的这个村另一个称呼是 “荷塘月色”,一到夏天,这里的荷塘便碧波涟涟,莲花朵朵。莲花盛开的时候,也是钟素琼最忙的时候,她的“碧水莲”农家乐饭馆此时最为热闹。

三圣街道办位于成都市的东南部,原为三圣乡,一直以来以种植花草为主,是成都市著名的 “花乡”。2003年三圣乡成为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地区之一,据说,也因为这些试点地的卓有成效,成都才最终获批国家的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

而城乡统筹,正是西部大开发样本——“成都模式”的核心内容。1月18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报告。报告认为,经过10年大开发和6年统筹城乡发展,成都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引领城市。

“西部大开发十年,再造了一个成都”

提起西部大开发战略,本报记者接触的很多西部地区官员或学者都说,由于政策性不明朗,西部大开发最终流于形式,很多地方并未因此真正获益,但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成都。“西部大开发十年,再造了一个成都。”一位云南学者说。

成都这10年的发展已经在西部地区成为一个标杆。本报记者在昆明采访时,很多昆明官员或学者都喜欢以成都为例。昆明市某区一位副区长告诉记者,他们曾多次被派往成都学习城乡统筹等各方面的经验。

一位成都当地的资深媒体人士称,成都事实上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帽子”下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与中国很多高调的地方改革不同,成都的试验一向是低调进行,当地人称为“内热外冷”。有媒体形容成都试验是 “先生孩子后取名”,而非很多地方的“先起名再生孩子”。

何谓“成都模式”?用国家信息中心综合部副主任蒲宇飞的话来说,过去10年,靠着“复合城市化、要素市场化、城乡一体化”的 “三轴”,和 “全城谋划”、“全域统筹”、“全球定位”的阶梯式发展,成都一跃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标杆城市,为破解西部乃至中国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提供了大量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从工业化的角度而言,成都依靠“三轴三阶梯”的模式,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核四城两带”的现代服务业,引领了成都走向世界现代服务业基地;“一区一主业”的原则,构成成都现在的工业布局;“城乡一体、分工协同、梯度推进”的发展战略,助推了成都向现代生态农业迈进。

蒲宇飞是 “西部大开发调研课题组”的成员之一。这个课题组还包括了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和厉以宁。1月中旬,他们担纲作出了《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成都城市化模式案例研究》专题报告。这一报告对成都市近10年的发展作了正面的评价。

其实对此感受最深的还是成都的主政者们。2001年10月,葛红林开始担任成都市市委副书记,3年后同时担任成都市市长。葛红林主政成都近10年间,正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10年,也是成都发展最快的10年。

与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同为城乡统筹主推者的葛红林,既是成都飞速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成都模式”的缔造者和参与者。“通过10年努力,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成为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和引领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葛红林说。

当然,更能为“成都模式”作注解的,是当地城市化的推动者以及身处城市化中的农民们,还有工业化的助澜者以及当地的那些工业企业。

农村改革范本

在城乡统筹试点之前,钟素琼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以卖花卖菜为生,收入不多。钟素琼的家里有三亩多的水田和旱地。水田种植的是莲藕,旱地则种的蔬菜。那个时候的三圣乡被成都人称为“外八乡”,即很穷很偏的地方。

2003年,成都市的农村改革悄然起航。三圣乡作为试点之一,开始“打造新农村”。按照规划,三圣乡划出了“五朵金花”——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篱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以及江家村的“江家菜地”。

很多村民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土地转让协议”。按照协议,村集体付给村民的土地补偿费用 (土地租金)按每亩每年“田1000元整,地800元整”给付,以后每5年增加200元/亩,每年12月底之前付清该年度的土地补偿费用。

另外,按照协议,土地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市场方再次流转。但土地的经营权并不丧失。村民可以把土地经营权折算入股,每5年递增10%,还可以通过分红来取得回报。对农地土地出让权的转让协议,规定时间不等,只设上限(国家规定为30年)。

土地流转之后,紧靠荷塘居住的钟素琼,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碧水莲”农家乐,最多可以接待20余桌客人。村里后来也成为艺术家的天堂,画家村的业余班让钟素琼发展了新的爱好。如今,钟素琼已是村里第一个“农民女画家”。

钟素琼还买了综合社保和医疗保险,政府补助300多元,自己拿了近2000元。60岁之后,他们将每个月领得几百元不等的养老金。

2008年底,成都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合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级统筹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而按照最新的计划,到2012年成都市将基本实现城乡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参保人数突破1000万人。

如今,到过成都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五朵金花”的。三圣乡的发展路径也被当地人称为 “农地不征收、不拆迁,农民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利,传统农业变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近年全国各地流行的“农家乐”就是发源于成都。

在城乡统筹实践经验基础之上,2009年成都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农地确权运动”。

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要确权办证,把房屋、土地、林权这些本本发到村民手上。按照当初成都市政府的部署,在2009年年底,全市1400多万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660万亩耕地全部落实确权。

当地人士告诉记者,因与当前宪法的冲突,这一确权当时采取了“先做、后说,做好后再说”的方式。不过此后在国土资源部的多次调研中,国务院最终批复了成都的这一模式。春节前夕,记者在成都采访时,相关部委又在成都调研城乡统筹事宜。

工业化是城市化绕不过去的坎

2003年启动城乡统筹之后一年,成都市开始启动工业集中发展区布局建设。毕竟,工业化是城市化绕不过去的坎。而在2004年之前,成都市的工业也曾有过自己的探索,比如打造“成都制造”——夜明珠汽车,但短期热销之后式微。

《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报告中透露,按照产业空间布局的区位寻优和“一区一主业”原则,成都市不断制订和完善工业发展规划,把116个工业园区整合优化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形成了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第二圈层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第三圈层重点发展传统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梯度产业发展新格局。

对于不符合本区域发展规划的招商引资项目,则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统筹和流转。“一区一主业”的产业定位和项目统筹流转办法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成都工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75户,工业集中度达到68.2%。

在产业布局方面,成都作为西部中心城市,一直是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级软件产业化基地、国家级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拥有国家级西部大学创业园、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成都也提出了建设西部电子商务中心等目标。

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三中心、两枢纽”,截至2009年底,来成都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39家,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的主要目的地城市 。 聚 集 了 IBM、EDS、WIPRO、GENPACT等众多世界知名发包商。

成都在吸引外来资本方面不遗余力。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负责招商引资的郑莉感受颇深,“为了争取富士康集团来成都,我们前后谈了5年,其间历经曲折,成都胜出殊为不易啊。”

这种努力也让来成都投资的企业深受感动。阿里巴巴集团落户成都时,马云曾说:“春城书记对成都的信心,对西部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我。”马云希望,用3至5年时间,在成都再造一个中国西部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彭蕾则说,他们真正看中成都的是当地的电子商务市场已经形成,还有当地的人才储备,当然还有当地政府为企业所创造的创业环境。而这些是当初同与成都竞争的西安、昆明等西部城市所不具备的。

2004年以来,成都相继被台湾电机电子公会评为中国大陆“极力推荐”投资的城市;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十大商务城市。2007年,成都荣膺 “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等称号。2008、2009年成都连续两年被授予“中国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

据葛红林介绍,2009年成都市的GDP为4502.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7.5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3.9倍和7.1倍;上交国家收入399.5亿元,是2000年的6.7倍,均位居西部省会城市第一。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特别是在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票子、房子、车子方面,我认为非常有说服力。”葛红林说。在票子方面,目前成都城市户均储蓄约20万元,农村约6万元,在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在房子方面,城区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是2000年的2.4倍。在车子方面,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数量超过230万辆,居全国第三,去年还以每天1500辆的速度增加。

新定位:现代田园城市

十年之后,成都站在了新的起点之上。

2009年,成都市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这是体现霍华德“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思想的现代田园城市,即成都要建成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的示范区,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现代高端产业聚集、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态良好。

今年成都地方两会期间,成都市的市民都收到了这样的短信:“成都建设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四要素: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田园式(成都市政府发)。”而今,成都市市民也基本都能背熟这四要素。

成都市国土局局长曾敏称,他们所理解的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一是要把成都建成世界二级城市,二是要借助古典“田园城市”规划理念,利用统筹城乡的思路,构建城乡和谐交融的现代生态城市。

曾敏说这给他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今后的成都将高度融合城市和农村的优点,形成“人在园中”、“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美好画卷,而对土地的科学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是实现这种空间形态重要的基础。

在当地政府看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基于成都6年多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确立的崭新定位。而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最现实的优势、最宝贵的基础、最根本的举措。

当地人说,如果你对“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一概念还很模糊,你去三圣乡的“五朵金花”走走,你便会找到它未来的答案。根据规划,成都将用20年时间初步建成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用30-50年基本建成世界城市。

尽管成都之前也提出过打造“国际大都会”等目标,但大多在口号之后不了了之。这一次主政者有了更大的前瞻性——他们已经开始在着手立法,以确保“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一新规划目标的至少50年合法性。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