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核心:解密股指期货套利“军备”
田芸
16:26
2010-04-30
订阅
田芸

  股指期货上市初期的赚钱效应正在膨胀。部分有备而来的投资者迅速抓住近几个交易日的套利机会,成为第一批赢家。

随着股指期货市场迅速成熟以及金融衍生品日益增多,套利竞争将很快进入白热化程度,中国投资者将分化出“套利军团”。有别于其他市场和品种的是,套利竞争的核心将体现在模块、系统等“军备”上。

模块化生存——从公用到专用

30%——这是 1994年韩国Kospi200指数期货上市那一年的年化收益率空间,5年后,这个数值下降到5%以下。一个期货新品种上市初期,总会创造一段套利的黄金时期。

“中国市场是后发市场,在接受国外熏陶许多年后,会非常快的成熟,”第三方系统开发商Sungard衍生品研究中心曾凌云称。

一旦市场成熟,套利机会就会逐渐减少,套利者必然要想方设法提高竞争力,捕捉微小空间,用高超的套利系统、速度和频率保证收益率。

一家券商系期货公司金融衍生品部负责人透露,实现套利要将不同的市场结合到一个平台上操作,如果自建股票池,对系统量化下单的能力要求很高。开发一套套利系统,对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都很大。“硬件上花一百万是很正常的。”

“硬件投入还只是小部分,软件其实比硬件更贵。”一家从2008年开始测试其期指套利系统的期货公司金融衍生品部人士称所有成本加起来达到几百万。当时他们聘用了3个人专门攻克金融工程的建模难题,“现货构架、价格测算等都要分别去做。”他们将IT技术的实现外包给了软件公司。

2006年下半年,首创期货组建了一只由5名金融硕士构成的团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做套利系统的开发。目前开发出期现、跨期和到期日套利三大模块,对于资金量大的机构客户提供 “高级定制服务”。“客户不同,模块对套利行情的分析、捕捉,以及在期现套利的股票池组建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首创期货研发中心金融衍生品专家张良贵介绍,私募基金、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都是专用套利模块的追逐者,“他们希望能在套利策略和系统建设方面给予帮助。很看重套利的稳定收益率和可控风险。”

据悉,格林期货、银河期货、中粮期货、长城伟业等多家期货公司以及部分私募基金都开发了自己的套利模块。

利用ETF指数基金跟踪现货,搭配股指期货套利,这种模块最容易同质化,在激烈竞争下,套利模块公用型向专用型转变将成为趋势。“所以怎么样自建股票池跟踪现货指数成了我们套利模块的杀手锏。”一家私募基金这样表示。

“如果使用被动策略,我们会推荐客户使用一定份额的ETF,加上40至60只左右强势股,基本就能复制沪深300指数,而且可以将跟踪误差控制在4‰左右。”一家大型期货公司金融期货负责人表示。“正常的一个股票组合8到10天需要进行一个调整更新,才能最紧密地粘合沪深300指数。”

解构“未来化”军备

解析国际经验,信息传递速度和下单精细化是未来军备的追逐方向。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所长吴泱认为,套利系统“发现机会的灵敏度和下单的速度最重要”。而这两个要素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信息传递速度。

“套利的发展趋势是一定会向算法交易最终高频交易方向发展的。”第三方系统开发商思新有限公司许威博士认为。当套利的空间缩小,为了保持盈利率,机构投资者需要更加灵敏地把握机会,并加速进出。

4月19日股指期货收盘之前,期现价差一度缩小到20多个点,这对于许多进行套利操作的投资者来讲都是平仓获利的好时机。上海的一家私募持有大量的ETF指数现货,选择与期指进行双向平仓时,发现因为自己需要抛出ETF量太多,单子一挂上去顿时造成了同类指数基金价格的波动。“ETF跟踪沪深300指数的盘中瞬间偏差变得很大。”此私募内部人士表示当时双向平仓碰到了较大的冲击成本。他遇到的就是下单问题。

精细化的下单使得套利的冲击成本可以预期并加以控制,也解决了双向平仓时很容易遇到的流动性问题。目前,一些和国际接轨的第三方系统开发商有比较成熟的系统。思新从德国引进了一套名为DE-CIDE的交易平台系统,其中两项“订单管理和大批量交易”、“智能买卖盘传递/最佳买卖价功能”模块,就能解决套利时双向大批量下单的精细化问题。“主要就是在下单之前分析下单和市场状况,将一大笔交易分割成许多价格不同的小笔交易,控制一个平均成本。”许威介绍。系统会囊括所有交易费、税收和其他成本,计算一个最佳价格,然后制定“下单策略”实践这个价格。

“有好几家私募和我们商谈引进这个系统。”许威透露。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