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的一天,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在散步时获得了一个绝妙的灵感,这个灵感是从芝加哥的罐头食品工人那里得来,他们正在利用一台空中吊车吊运货物。福特从这个场景受到启发,发明了传送带,三年后,他制造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命名为“四轮车”,并且创办了伟大的福特汽车公司。在1893年的美国,像福特这样埋头研究的创业家比比皆是。而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强大的“日不落帝国”的议会上,英国工业保守派们却正在喋喋不休地争论,为各自的利益讨价还价。他们天真地认为,英国可以继续躺在庞大的殖民地版图上呼呼大睡,其传统制造业非常有竞争优势,加上广阔的市场,英国因此没有产业升级的动力,更不要说压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境遇已经证明:依赖性的经济是如此脆弱,而那些强大的领先者由于惯性力量,在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以及对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反而更容易落后。一百多年后,中国的长三角制造业的经历再次验证了这一点。作为陆域面积全国倒数第二的浙江省,其90个县(市、区)中,有82个拥有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块状经济。占全球玩具市场的50%、打火机市场的70%、领带市场的50%、小家电市场的55%……不断崛起的浙江制造曾以其低成本优势占领全球市场,不过如今,仅仅靠低成本优势、以量取胜的浙江制造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1870年后的英国是中国浙江制造的一面镜子,‘浙江制造’早该思考一下如何突围的问题了。”一位浙商感慨道。
“没有研发创新能力、不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企业,充其量只是简单的装配车间。缺乏创新能力,只有屈居国际垂直分工的末端。”慈溪市三野电子邬志坚对此深有感触。慈溪的小家电产业虽然出口量很大,但是低层次的出口产品只能分得国际市场最单薄的利润份额,并且频频遭遇非关税壁垒限制和反倾销指控。2008年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在温州,千家企业停工、半停工或倒闭。“以前十多元的一只鞋底,还有1元左右的利润。在成本增加的冲击下,现在利润已几乎被全部抵消。以前净利润5%,现在1%都算好的了。”温州的一位鞋厂老板说,他的工厂里,五条鞋底生产线已全部暂停。此外,由于盲目多元化投资,一些浙江企业资金链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去年底,浙江纵横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袁柏仁作为绍兴唯一一位本土企业家,以70亿元的财富,首度入围百富榜。然而,仅仅过了15天,浙江纵横集团就因盲目投资陷入财务危机。
“其实并不是全球经济危机造成了这些问题,而是经历了30年发展的‘浙江制造’自身出了问题,浙江企业应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国内最大的厨电厂商——老板厨房电器(以下简称“老板”)的副董事长任富佳认为,“仅仅凭借粗放式生产或者消耗资源实现疯狂增长,很盲目。浙江很多企业都还只停留在提供产品的阶段。而且容易陷入价格战,缺乏核心竞争力,更别说品牌了。这种企业大部分是靠天吃饭,大环境好就好,大环境不好就没有任何防御的能力,很容易死掉,同时,盲目多元化也是企业生存的瓶颈,很多企业看到哪个行业赚钱就会一头扎进去,这非常危险。”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蔡宁说:“在1990年代末,曾有一批浙江人大举进军整车行业,依旧以成本优势切入,切掉低端市场这一块的利润,但是到了2006年,发展到利润低得做不下去时,这些企业就会再换一个行业,而这样频繁地进行产业转移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很不利,只有专注的企业才会是赢家。”而经济学家郎咸平也在最近的一次浙商大会上提出: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将是浙江制造面对的三大挑战,传统制造业究竟该如何转型值得深思。
不过,好消息也正不断传来——“浙江制造”的海外样本纷纷开花。5月18日,奥康集团正式收购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万利威德的大中华区所有权,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等,此前,奥康早已把部分研发设计中心搬到意大利;而在浙江吉利图谋收购沃尔沃之前,浙江越美集团早在2007年就投资5000万美元,在尼日利亚国家级保税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境外纺织工业园区———越美纺织工业园;去年7月,浙江新杰克缝纫机公司在德国成功收购了两家老牌裁床制造企业———奔马和拓卡,收购价为4500万元,这是中国民营缝制设备制造行业中的首次海外收购;飞跃集团去年有一半产品销往发达国家。其中,不少缝纫机可以卖到上百万元的价格,生产一台这样的缝纫机能带来的利润高达五六十万元。
产品专注化
“创造一个品牌很难,但要破坏一个品牌很快。”任富佳说,“老板”从创办至今已经31年,中间也曾经走过弯路,甚至险些倒闭。“我们遇到过很多艰辛坎坷,对父辈们的喜怒哀乐我既是旁观者,其实也是亲历者。那时候因为行业竞争不充分,赚钱太容易了,我们开始盲目地扩张,做过保健品和VCD等许多与油烟机不相干的产品。1998年底,经过了十年高速发展的‘老板’,由于盲目扩张而进入最严峻的时刻,一度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新产业举步维艰,主业油烟机也迅速萎缩:由于当初进军了保健品和VCD等许多与厨房电器不相干的行业,导致精力、资源的分散,主打产品油烟机市占有率跌出行业前十名,销售额也从最高峰的4亿多元下滑到8000万元,库存大量增加,旧款产品被纷纷退货……”
“那一年,‘老板’砍掉了几十种产品,只保有了油烟机这一个产品,把所有的精力跟资源都放在了这个产品上。并着手对企业进行改制,把集体所有制的公司转换成民营企业。辞掉了一半的老员工,面向全国招聘人才,采取销售承包制度;在同行中率先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发起‘品牌年轻化’运动,同时拒绝卷入价格战。”任富佳回忆道。此后,“老板”坚决拒绝多元化,连厨房电器厂商最顺理成章的延伸地带热水器都不进入;同时也拒绝将品牌授权给小家电企业使用,甚至当别的企业都在进行多元化的时候,老板却一直在做减法。不搞品牌输出,只做厨房电器,只走高端,这是“老板”头脑中应该走的路径,也是最终起死回生的关键。
“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但是企业的大,不是通过没有节制的投资,把销售、产值做得多大,关键是要看你的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有多高。所谓‘大’,应该追求的是行业地位中的‘大’。如果只是把产值、销售额做大,而没有效益,没有利润,那不叫‘大’,而是虚胖。企业开发相关的延伸产品是可以的,但跨行业发展,把适合一种产品的名字,硬安到其他产品上去,消费者肯定是不认账的。这样的做法导致牌子倒掉、企业垮掉的例子太多了。”任富佳说,“中国的家电企业早期盲目学习日本,搞大而全,可是日本企业的体制与中国不同。比如典型的日本国内六大企业集团,大都有自己的金融机构,以这些金融机构为核心,做品牌和资金的输出,各成员企业又相互持股,抱团发展。同时,日本企业的优势是精益化生产,讲究生产的边际的效益。中国早期市场供不应求,这种模式没有问题,但到市场充分竞争阶段,专注一个行业才能获得回报。如果今天看到豆浆机好卖,就上几条生产线,明天看到房地产挣钱,就进军房地产,你就永远没有自己的优势,就不会有健康。”
下转46版
上接45版
事实上,在浙江制造中,长寿的企业均是拒绝盲目搞多元化者。“不管多少年,汽车零部件都是我们的主业。”万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鲁冠球说。虽然万向集团早已进入金融、新能源等十大领域,但鲁冠球依旧对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万向节家族一往情深,“我们是靠这个起家的,社会需求也远远没有满足。”
31年前,鲁冠球34岁,这个十多岁起就发誓绝不重复祖辈们 “土里刨食”的农家子弟,打过铁,修过自行车,甚至曾经好几次为捣鼓“小作坊”倾家荡产。1979年,年轻的鲁冠球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将犁刀、轴承、铁耙等产品调整下马,集中精力生产为进口汽车配套的高品质万向节,从此,万向的主业从没有动摇过。“我要将五个手指头捏紧,做一个产品。”虽然,当年也曾为此付出了营收减半的代价,鲁冠球还是“决定孤注一掷,赌上一把”。后来的事实证明,从未偏离主跑道是万向长寿的最主要的原因。
品牌排他化
任富佳现在正在向员工们推荐 《卓越的管理变革》这本书。在他看来,浙江制造业必须要进行全面升级,从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到管理都需要不断创新。他推崇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看法:当创新是正确并且有利可图,也就是创新的机会已经存在时,最大的风险就是是否采取资源最佳化,理论上,创业应该是风险最低而非风险最高的方式。
“浙商的敏觉度非常高,比如浙江有家专门做三、四级市场的电冰箱企业,年销售额将近10个亿,它针对农村市场电压不稳的特点,在冰箱上加装一个变压器,并且研发了防腐、防臭功能,它整套的设计方案都是针对目标细分市场研究的。这样的企业没有理由不成功。”任富佳说,“这就是浙江企业的代表,不管小企业、大企业,哪怕是很小的企业,只要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坚持这个定位去做,任何企业都会有生存空间,但是不能单纯以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如果那样注定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其实拼价格浙江制造永远比不了珠三角的企业,而我们的长处在于精准定位和细分市场。在战略选择上,浙江制造更倾向于美国模式,把一个行业做精做深,产品全球化,做到行业中的 ‘不可替代’,让消费者形成强烈的品牌排他性。喝可乐,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种选择,吃快餐,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除此,别无选择。这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此次的全球经济衰退,任富佳亲历其中,所幸的是老板公司不但 “不紧张”还“逆势上扬”,而现在要着手解决的则是产能不足问题。任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渠道深化抓得好,不仅巩固了一、二线城市,而且重点进攻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市场。最近,老板在杭州最繁华的地段武林广场开了国内首家厨房新生态旗舰店,把以前开在建材城,家电卖场的专卖店移到了最繁华的高端商业街区。现在,“老板”在淘宝网上每天的销售额是4万,但不管是哪种渠道,其认定的准则是“离消费者越近,就离竞争对手越远。”同时,任强调,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在其“产品、渠道、品牌”三驾马车中都要始终把技术投入放在第一位。
家族企业社会化
1986年10月,徐冠巨与父亲徐传化一起创办传化公司的时候,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经过22年的发展,传化已成为一个业务覆盖化工、物流、农业和投资的大型集团公司。徐冠巨说最关键的,是家族企业必须社会化。他的观点是,尽管企业资产在法律上是徐家的,但应该是“大家用”,也是社会的。比如说,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总是在家庭成员中发掘人才,人力资源匹配度与需求度就不成比例。家族企业的用人、管理、资本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化。
有意思的是,徐冠巨对分配给员工期权持谨慎态度。徐冠巨对曾经有过的“一股就灵”、“一包就灵”之类的说法相当反感。“同样的,不是一搞期权就灵,先要把企业的内部机制搞好,保证员工们安居乐业,有稳定的收入,企业不行,期权就变成了员工的‘金手铐’”。
目前,徐冠巨正在集团推进所属企业资本社会化,使每个企业都和国内资本或国际资本结合。按照他的逻辑:“投资结构多元化以后,反对意见可能就会多,而这容易使决策正确。我当然不会退出,只想引入其他社会资金,稀释股权,完善治理结构,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和绝大多数浙江民营企业不同,“老板”引进了风险投资和期权制度。2008年,创始人任建华引入了风险投资,并把股份逐步分给核心员工。2009年,老板集团旗下的老板厨房电器和诺邦无纺都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我们当初靠体制改革活了过来,原来我们只是民营公司,不是股份制公司,也没有融资平台。企业能长寿关键是体制创新。”任建华说。
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史晋川认为,“浙商群体现在需要的是质变。浙商中的典型代表宗庆后在娃哈哈的发展中早已定下两个‘不做’的基调:不做房地产,不上市,坚持一元化的主业。事实上宗庆后曾做过童装、餐饮,但都一一失败了。目前,娃哈哈还不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公司,它的运作基础和核心是宗庆后个人的权威以及高度集中的管理制度,不上市也是很自然的事。如果要上市,那么其公司治理结构须全面改造,宗庆后的个人权威也将从此倾覆,但这对宗氏家族是否放得下几十年如一日的经营权,以及让大众来分享家族通过艰辛换来的成果,无不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企业有好的文化,在企业碰到困难时,员工就不会有别的想法,而会想着如何把困难消化,共同把难关渡过。现在许多企业的内部问题,主要是成本上升的问题。但如果你平时把文化做好了,员工就会理解你,配合你控制成本,而不是企业一遇到困难员工就逃个精光。而企业只有真正走向公众化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任富佳说。
- 新CEO无路可退 诺西重注赌TD大单 2010-05-28
- 三网融合最新战报:电信商拿下内容播控权 2010-05-28
- 三维全程关护: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新模式 2010-05-28
- 而立之年再定位 深圳新班子使命 2010-05-28
- 下周新闻前瞻 201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