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杰米·戴蒙:摩根大通“发力”中国
袁朝晖
22:35
2010-06-11
订阅
袁朝晖

  进入中国已有近90年历史的摩根大通(J.P.Morgan),终于将期盼已久的合资券商资格收入囊中,如愿地拼合自己作为综合性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发展的版图。

6月9日下午,摩根大通和第一创业证券签署合资证券公司协议,成立一家在中国国内证券市场运营的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公司尚待监管机构批准。

“近年来,我们一直都努力在中国拓展业务。在监管规定范围内,通过合作的形式去来完善我们的服务平台。”刚刚参加完签约仪式的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Dimon)告诉本报。

终尝夙愿

本报获悉,摩根大通和第一创业的合资公司将在中国市场开展承销业务,未来将至少可以从事承销业务以及B股经纪业务,至于其他业务范围,将随合资券商业务的发展待定。

据悉,第一创业将拥有合资公司67%股权,摩根大通将拥有余下33%股权。第一创业证券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4月的佛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第一创业证券注册资本为15.9亿元,2009年度总资产约为78亿元。

最近几年来,摩根大通一直在努力寻找一家合适的券商伙伴成立合资证券公司。无论是早期的辽宁证券还是后来的渤海证券,摩根大通几度已经触摸成功,但均因种种原因搁浅。

经历了多年的找寻、调查、谈判,合资事宜终于迈出重要一步。而摩根大通去年新任命的中国区主席邵子力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11月,摩根大通宣布任命原年利达(Linklaters)律师事务所亚洲管理合伙人邵子力为摩根大通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如果你去了解下邵子力先生的背景,就可以知道他在香港以及中国都是备受尊敬的律师和商业人士。邵子力主要的工作是全面考察摩根大通在中国的业务并且以战略的眼光拓展业务。这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与不同的业务部门、政府及客户增强沟通和联系。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的考虑,我们一直都在寻找有良好声誉和能力卓越的人才。”对于任命邵子力的目的,杰米·戴蒙直言不讳。

从邵子力的简历中不难发现,在年利达期间,其曾参与绝大多数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战略项目,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美林、瑞银、RBS、汇丰、渣打银行等的在华项目。他对外国银行在华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有深刻了解。

今年年初,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度琪明(GabyAbdelnour)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即信誓旦旦,今年就要成立合资公司。

度琪明此前亦向本报表示,摩根大通毫无疑问最想进入的是中国证券领域,因为中国证券市场从5年前就开始得到长足发展,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政府也积极支持。

扩张战略

此番签约后,摩根大通在国内已拥有比较齐全的牌照,是在华为数不多的涉及投资银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外汇、债券承销、现金管理、贸易融资及私募股权投资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综合性外资金融机构。

对于中国战略,杰米·戴蒙表示,摩根大通非常自豪的一点是从来没有停止向自身的发展目标努力和投入。他称,“我们会在中国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不会随着市场短期的波动而改变,并会加大在中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的发展力度。”

摩根大通于2009年在中国的广州和成都分别新开设了两家分行,还计划今后在中国设立更多网点。

2007年9月,摩根大通获批与中山期货组建“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这是最早在华成立的中外合资期货经纪公司之一。此举为摩根大通的客户提供了进入中国本地商品期货交易市场的途径。

此前,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国际集团建立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该公司目前在中国基金管理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007年7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摩根大通成为首家在京注册的外资本地法人银行。

此外,摩根大通还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牌照,向其境外客户提供投资中国快速成长的证券市场的通道。

更早的2002年10月,摩根大通获得外汇及人民币业务全牌照,进一步拓展其在上海分行的资金服务和交易业务平台。拓展后的业务平台使得摩根大通能更好地满足其在华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客户对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产品的需求。

杰米·戴蒙称,“我认为扩张和风险控制不应有矛盾。对于一家战略目标明确、蓝图清晰的公司来说,需要做的是坚持自己的发展策略,不间断地完善风险管理。尽管会有商业的周期,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停下战略目标和风险控制的理由。”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