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能完成全年保障房土地供应计划吗?”
在最近的一次土地出让招标中,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市场部部长雷蕾被问了个猝不及防。
类似的质疑不只出现在北京。根据5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各地省政府签订的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保障房建设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几乎每个省都喊出了一个之前他们从未达到过的保障房建设目标。
但是,时间进入7月,多数地区保障房开工建设的具体情况,仍对外界保密。
本报获悉,国土资源部将在7月份对外公布2010年各地落实保障性住房供地情况的相关数据。数据的收集除了各地上报之外,还将辅以土地卫星图片的检查,以及工作组的现场督察。督察工作将于本周结束。
观望现状
“经济适用房可能会通过划拨方式获得土地,公租房则是采取自建租赁的方式,因此有些地块未必是通过市场公开出让。”雷蕾在回答媒体对北京市保障房土地供应的质疑时表示,但并没有进一步透露目前已落实的保障房项目。
截至目前,在公开的土地市场上,北京市共完成26宗住宅类用地出让,仅供给土地面积410.25公顷,距其全年2500公顷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相去甚远,其中保障房土地供应是否能实际落实,开始为外界怀疑。
去年600公顷的限价房及保障性住房供地,北京市仅用半年时间便已完成,这是北京市第一次完成预定的年度保障房建设任务。
据了解,在2010年的北京市保障房建设计划中,任务目标已经上升至1250公顷,其中廉租住房及公共租赁房用地占到50公顷,经济适用住房类用地200公顷,限价商品房及定向安置房用地为1000公顷。
依据6月23日北京市审计署提供的数据,北京市今年计划投资于保障房建设的资金达到了400亿元。不过截至7月1日,除了完成几块限价房建设用地的出让,以及一些与商品房配建在一起的保障房外,北京尚未有新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公布。
“现在就对今年保障房建设的落实下结论太早。”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苗乐如告诉本报,不光是市场和资金的问题,拆迁安置等等方面都会影响到土地最后的供应。2010年之前,苗乐如曾担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一职。
其他地区的保障房建设情况也并不明朗。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向记者透露,在5月份住建部与各地省政府签订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时,仅有海南、浙江等少数几个省已经将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分派到下属的各个县市,而全国多数省份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在当时的分包工作依旧停留在省一级。
“在计划上报之时,各省之间的相互打探比较是必然的,毕竟报多了怕完不成,报少了又怕中央责问。”顾云昌称。
督察制度化
“地方上对保障房建设向来不是很积极。”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对记者称,在往年的保障房建设检查中,不少地方都存在着虚报的现象,“拿着集资建房、单位建房等等来充保障房的数。即便这样每年保障房建设的成绩依旧很难看。”
但在今年,保障房建设已经成为几个部委共同督促的重要事项,保障房建设的落实第一次成为政绩考核的内容。
据悉,自6月26日起,国土资源部已向30个省份派遣15个工作组,对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进行实地督察、核查,督察工作的重点将放在检查各地的用地数据时是否准确、规范,以确保上报数据真实准确。督察工作将于7月6日左右结束。
类似的督促工作有长期化制度化的趋势,6月13日,住建部、国土部、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发文,这份名为《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
“住房保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但且不论实际建设当中遇到的困难,有许多城市的主管领导甚至连自己城市未来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保障房建设的需求情况都没有一个预估,每次问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就哑口无言。”王珏林如是说。
资金难题
王珏林至今还记得2008年底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刚刚公布时的场景。“住建部周边的酒店全部住满了各地来的人,都是来跑项目的。”
那份三年投入“9000亿用于保障房建设”的宏伟计划中,最吸引各地政府的,是其中中央财政拨款部分。
“许多地方政府把本来搁置多年的住房保障计划都拿了出来,都想争取立项以获取中央财政的拨款。”一位住建部系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笔每年在五六百亿的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的廉租房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
假如只看这部分资金的执行情况,可能会让人得出保障房建设落实率极高的错觉。在国务院新近发布的关于2009年中央财政决算报告中显示,当年中央财政用于保障房建设的预算为550.56亿元,最后决算为493.01亿元,完成率达到90%。
但据日信证券2010年5月24日的一份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12月底,总体中央补助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完成率是61.3%。
“简单地说,就是中央的钱下去了,地方的钱却还没影子。”王珏林表示。依照发改委2008年底公布四万亿方案时的规定,中西部地区廉租房及棚户区改造建设,可以获得10%的中央财政补助。
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的匮乏,也一直被各界认为是保障房建设的最大困难。对于今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中信证券曾估算称,全国投资总额将达到约4300亿元左右。考虑到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这个投资额度令人担忧。
国家审计署日前透露的信息显示,在对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2009年度财政收支的审查过程中发现,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的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
“中西部许多城市的确存在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西部城市,许多地方都是‘吃饭财政’,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办事。而东部地区的问题则主要在土地供应,保障房需求人口的确定等等方面,资金方面反在其次。”王珏林表示,上述问题的根源,则仍旧在地方政府的意识上。“一个每年建那么多大型工程的地方,怎么可能没钱盖几栋保障房呢?”
保障房土地供应够不够数 本月“揭盖”
宋尧
476
2010-07-05
宋尧
“北京能完成全年保障房土地供应计划吗?”
在最近的一次土地出让招标中,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市场部部长雷蕾被问了个猝不及防。
类似的质疑不只出现在北京。根据5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各地省政府签订的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保障房建设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几乎每个省都喊出了一个之前他们从未达到过的保障房建设目标。
但是,时间进入7月,多数地区保障房开工建设的具体情况,仍对外界保密。
本报获悉,国土资源部将在7月份对外公布2010年各地落实保障性住房供地情况的相关数据。数据的收集除了各地上报之外,还将辅以土地卫星图片的检查,以及工作组的现场督察。督察工作将于本周结束。
观望现状
“经济适用房可能会通过划拨方式获得土地,公租房则是采取自建租赁的方式,因此有些地块未必是通过市场公开出让。”雷蕾在回答媒体对北京市保障房土地供应的质疑时表示,但并没有进一步透露目前已落实的保障房项目。
截至目前,在公开的土地市场上,北京市共完成26宗住宅类用地出让,仅供给土地面积410.25公顷,距其全年2500公顷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相去甚远,其中保障房土地供应是否能实际落实,开始为外界怀疑。
去年600公顷的限价房及保障性住房供地,北京市仅用半年时间便已完成,这是北京市第一次完成预定的年度保障房建设任务。
据了解,在2010年的北京市保障房建设计划中,任务目标已经上升至1250公顷,其中廉租住房及公共租赁房用地占到50公顷,经济适用住房类用地200公顷,限价商品房及定向安置房用地为1000公顷。
依据6月23日北京市审计署提供的数据,北京市今年计划投资于保障房建设的资金达到了400亿元。不过截至7月1日,除了完成几块限价房建设用地的出让,以及一些与商品房配建在一起的保障房外,北京尚未有新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公布。
“现在就对今年保障房建设的落实下结论太早。”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苗乐如告诉本报,不光是市场和资金的问题,拆迁安置等等方面都会影响到土地最后的供应。2010年之前,苗乐如曾担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一职。
其他地区的保障房建设情况也并不明朗。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向记者透露,在5月份住建部与各地省政府签订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时,仅有海南、浙江等少数几个省已经将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分派到下属的各个县市,而全国多数省份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在当时的分包工作依旧停留在省一级。
“在计划上报之时,各省之间的相互打探比较是必然的,毕竟报多了怕完不成,报少了又怕中央责问。”顾云昌称。
督察制度化
“地方上对保障房建设向来不是很积极。”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对记者称,在往年的保障房建设检查中,不少地方都存在着虚报的现象,“拿着集资建房、单位建房等等来充保障房的数。即便这样每年保障房建设的成绩依旧很难看。”
但在今年,保障房建设已经成为几个部委共同督促的重要事项,保障房建设的落实第一次成为政绩考核的内容。
据悉,自6月26日起,国土资源部已向30个省份派遣15个工作组,对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进行实地督察、核查,督察工作的重点将放在检查各地的用地数据时是否准确、规范,以确保上报数据真实准确。督察工作将于7月6日左右结束。
类似的督促工作有长期化制度化的趋势,6月13日,住建部、国土部、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发文,这份名为《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
“住房保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但且不论实际建设当中遇到的困难,有许多城市的主管领导甚至连自己城市未来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保障房建设的需求情况都没有一个预估,每次问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就哑口无言。”王珏林如是说。
资金难题
王珏林至今还记得2008年底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刚刚公布时的场景。“住建部周边的酒店全部住满了各地来的人,都是来跑项目的。”
那份三年投入“9000亿用于保障房建设”的宏伟计划中,最吸引各地政府的,是其中中央财政拨款部分。
“许多地方政府把本来搁置多年的住房保障计划都拿了出来,都想争取立项以获取中央财政的拨款。”一位住建部系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笔每年在五六百亿的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的廉租房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
假如只看这部分资金的执行情况,可能会让人得出保障房建设落实率极高的错觉。在国务院新近发布的关于2009年中央财政决算报告中显示,当年中央财政用于保障房建设的预算为550.56亿元,最后决算为493.01亿元,完成率达到90%。
但据日信证券2010年5月24日的一份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12月底,总体中央补助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完成率是61.3%。
“简单地说,就是中央的钱下去了,地方的钱却还没影子。”王珏林表示。依照发改委2008年底公布四万亿方案时的规定,中西部地区廉租房及棚户区改造建设,可以获得10%的中央财政补助。
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的匮乏,也一直被各界认为是保障房建设的最大困难。对于今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中信证券曾估算称,全国投资总额将达到约4300亿元左右。考虑到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这个投资额度令人担忧。
国家审计署日前透露的信息显示,在对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2009年度财政收支的审查过程中发现,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的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
“中西部许多城市的确存在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西部城市,许多地方都是‘吃饭财政’,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办事。而东部地区的问题则主要在土地供应,保障房需求人口的确定等等方面,资金方面反在其次。”王珏林表示,上述问题的根源,则仍旧在地方政府的意识上。“一个每年建那么多大型工程的地方,怎么可能没钱盖几栋保障房呢?”
- 减税不是问题 税制才是根本 2010-07-02
- 王亚伟不再担任华夏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2010-07-02
- 干部不减街道不动 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启动 2010-07-02
- 王亚伟不再担任华夏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2010-07-02
- 中国的三驾马车都跑不动了 201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