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辞任 邓强履新重庆钢铁
张晓晖
2011-01-29 08:29
订阅
151

张晓晖

  重庆最大的钢铁公司,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钢铁”,601005.SH,01053.HK)董事长职位出现空缺。

1月22日,重庆钢铁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董林辞任公司董事、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席一职,并同意由重庆钢铁控股股东——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重庆钢铁集团”)提名的邓强出任重庆钢铁的新董事。

目前,董林仍然担任重庆钢铁集团的董事长一职。

董林出生于1950年,2011年已至61岁,由于重庆钢铁是重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国资委)间接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因此外界猜测董林辞任股份公司董事长,可能出于年龄原因。

但重庆钢铁董事会秘书游晓安否认了这一猜测,游晓安称,董林是因为个人原因辞职,重庆钢铁的新任董事长不久就会上任。

董林任职前

2006年2月24日,重庆国资委发函任命董林为重庆钢铁集团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这时重庆钢铁集团正处于一个十分窘迫的阶段。

从2005年5月起,不断有广东、吉林等地银行和公司,通过法院对重庆钢铁集团、重庆钢铁进行债权追讨,直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005年5月16日,招商银行深圳东门支行通过广东省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向深圳市金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钢铁集团提起5000万元的追债诉讼,要求法院查封重庆钢铁集团在重庆钢铁价值5000万元的股份。

2005年6月8日,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要求冻结重庆钢铁集团持有的重庆钢铁3500万股,直至其还清债务。

2005年10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深圳办事处接管了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对重庆钢铁集团的债权,并通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与深圳市金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钢铁集团的借款纠纷案,法院最终冻结了重庆钢铁集团持有的重庆钢铁1亿股,约以人民币8500万元为限。

2005年11月16日,重庆钢铁集团召集董事会议,出席者有时任董事长的唐民伟,董事会成员董林、罗福勤(原重庆钢铁董事长)、潘向宇等人。

董事会发布决议,重庆钢铁集团于2005年3月31日与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签订了停止实施债券股,归还银行借款21.5亿元的 《协议》。由于还款额太大,重庆钢铁集团无力在短期内筹措资金,经重庆市政府、国资委协调,归还借款先由重庆市国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代为支付,同时要求重庆钢铁集团所持有的重庆钢铁国有法人股6.5亿股质押给重庆市国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直至重庆钢铁集团还清借款后解除质押。

2006年1月10日,第一联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向重庆钢铁集团追诉借款,并冻结了重庆钢铁集团持有的重庆钢铁8500万股。

2006年1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吉林市分行通过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了重庆钢铁集团持有的重庆钢铁1500万股。

至此,重庆钢铁集团在众多债主的“强行”追讨之下,资金链几近断裂,这对于一个急需采购矿石,并且规模庞大的钢铁公司而言,是无法想象的。

此后,董林接替了唐民伟出任了重庆钢铁集团的董事长。

2007年2月28日,在重庆市政府的支持之下,重庆钢铁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募集了部分资金,大大缓解了重庆钢铁的资金困境。

2008年起,在重庆政府的强力号召之下,重庆钢铁集团又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整体搬迁工程,将老工厂搬迁至重庆长寿工业园区。

邓强履新

知情者向本报透露,新任董事邓强有望出任重庆钢铁的新一任董事长。

邓强,1982年加入重庆钢铁集团,2006年出任重庆三钢钢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9年出任重庆四钢钢业公司董事长,重庆钢铁集团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

作为重庆重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重庆钢铁集团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其前身创立于我国清代开启民族工业的洋务运动,即1890年9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938年3月,在抗战的烽火硝烟中,为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存我国仅有的民族基础工业,国民政府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上海炼钢厂等的主要设备拆迁,抢运内迁至抗日大后方重庆大渡口地区,完成了逆江而上、迁渝建厂的悲壮历程,设立为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九兵工厂。

1940年,重庆钢铁厂设立,至今已有71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钢铁厂曾先后更名为西南工业部一零一厂、西南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重庆钢铁(集团)公司,1995年6月,改制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庆钢铁厂于1950年轧制生产出我国第一根铁路重轨,铺筑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转型时期,重庆钢铁厂于1979年开始,在全国首家自销计划外钢材,冲破了长期实行的钢材统分体制。1988年,重庆钢铁厂成立进出口公司,获得冶金产品自主进出口权。目前重庆钢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中厚钢板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重庆钢铁集团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现有子公司28家,其中全资16家,控股12家,包括在香港、上海上市的核心企业——重庆钢铁股份公司。重庆钢铁集团也是重庆市市属工业企业第一家年销售收入破百亿元的企业。

近年来,重庆钢铁集团在钢铁主业发展的同时,非钢产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钢铁产品深加工与机械制造、建筑与房地产、电子信息、环保产业、矿业等五大非钢支柱产业,已逐步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非钢产业收入已达集团总收入的25%左右。

在全面完成环保搬迁之后,随着重庆钢铁集团新老权力交接的过渡,重庆钢铁集团有望获得新的发展,在重庆国资委的安排下,新任董事邓强将继续这一接力棒。

董事长辞任 邓强履新重庆钢铁

张晓晖

505

2011-01-31

151

张晓晖

  重庆最大的钢铁公司,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钢铁”,601005.SH,01053.HK)董事长职位出现空缺。

1月22日,重庆钢铁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董林辞任公司董事、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席一职,并同意由重庆钢铁控股股东——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重庆钢铁集团”)提名的邓强出任重庆钢铁的新董事。

目前,董林仍然担任重庆钢铁集团的董事长一职。

董林出生于1950年,2011年已至61岁,由于重庆钢铁是重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国资委)间接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因此外界猜测董林辞任股份公司董事长,可能出于年龄原因。

但重庆钢铁董事会秘书游晓安否认了这一猜测,游晓安称,董林是因为个人原因辞职,重庆钢铁的新任董事长不久就会上任。

董林任职前

2006年2月24日,重庆国资委发函任命董林为重庆钢铁集团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这时重庆钢铁集团正处于一个十分窘迫的阶段。

从2005年5月起,不断有广东、吉林等地银行和公司,通过法院对重庆钢铁集团、重庆钢铁进行债权追讨,直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005年5月16日,招商银行深圳东门支行通过广东省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向深圳市金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钢铁集团提起5000万元的追债诉讼,要求法院查封重庆钢铁集团在重庆钢铁价值5000万元的股份。

2005年6月8日,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要求冻结重庆钢铁集团持有的重庆钢铁3500万股,直至其还清债务。

2005年10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深圳办事处接管了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对重庆钢铁集团的债权,并通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与深圳市金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钢铁集团的借款纠纷案,法院最终冻结了重庆钢铁集团持有的重庆钢铁1亿股,约以人民币8500万元为限。

2005年11月16日,重庆钢铁集团召集董事会议,出席者有时任董事长的唐民伟,董事会成员董林、罗福勤(原重庆钢铁董事长)、潘向宇等人。

董事会发布决议,重庆钢铁集团于2005年3月31日与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签订了停止实施债券股,归还银行借款21.5亿元的 《协议》。由于还款额太大,重庆钢铁集团无力在短期内筹措资金,经重庆市政府、国资委协调,归还借款先由重庆市国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代为支付,同时要求重庆钢铁集团所持有的重庆钢铁国有法人股6.5亿股质押给重庆市国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直至重庆钢铁集团还清借款后解除质押。

2006年1月10日,第一联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向重庆钢铁集团追诉借款,并冻结了重庆钢铁集团持有的重庆钢铁8500万股。

2006年1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吉林市分行通过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了重庆钢铁集团持有的重庆钢铁1500万股。

至此,重庆钢铁集团在众多债主的“强行”追讨之下,资金链几近断裂,这对于一个急需采购矿石,并且规模庞大的钢铁公司而言,是无法想象的。

此后,董林接替了唐民伟出任了重庆钢铁集团的董事长。

2007年2月28日,在重庆市政府的支持之下,重庆钢铁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募集了部分资金,大大缓解了重庆钢铁的资金困境。

2008年起,在重庆政府的强力号召之下,重庆钢铁集团又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整体搬迁工程,将老工厂搬迁至重庆长寿工业园区。

邓强履新

知情者向本报透露,新任董事邓强有望出任重庆钢铁的新一任董事长。

邓强,1982年加入重庆钢铁集团,2006年出任重庆三钢钢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9年出任重庆四钢钢业公司董事长,重庆钢铁集团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

作为重庆重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重庆钢铁集团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其前身创立于我国清代开启民族工业的洋务运动,即1890年9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938年3月,在抗战的烽火硝烟中,为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存我国仅有的民族基础工业,国民政府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上海炼钢厂等的主要设备拆迁,抢运内迁至抗日大后方重庆大渡口地区,完成了逆江而上、迁渝建厂的悲壮历程,设立为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九兵工厂。

1940年,重庆钢铁厂设立,至今已有71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钢铁厂曾先后更名为西南工业部一零一厂、西南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重庆钢铁(集团)公司,1995年6月,改制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庆钢铁厂于1950年轧制生产出我国第一根铁路重轨,铺筑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转型时期,重庆钢铁厂于1979年开始,在全国首家自销计划外钢材,冲破了长期实行的钢材统分体制。1988年,重庆钢铁厂成立进出口公司,获得冶金产品自主进出口权。目前重庆钢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中厚钢板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重庆钢铁集团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现有子公司28家,其中全资16家,控股12家,包括在香港、上海上市的核心企业——重庆钢铁股份公司。重庆钢铁集团也是重庆市市属工业企业第一家年销售收入破百亿元的企业。

近年来,重庆钢铁集团在钢铁主业发展的同时,非钢产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钢铁产品深加工与机械制造、建筑与房地产、电子信息、环保产业、矿业等五大非钢支柱产业,已逐步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非钢产业收入已达集团总收入的25%左右。

在全面完成环保搬迁之后,随着重庆钢铁集团新老权力交接的过渡,重庆钢铁集团有望获得新的发展,在重庆国资委的安排下,新任董事邓强将继续这一接力棒。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