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康:住宅和商业的双轮驱动
廖杰华 刘真真
2011-05-14 00:26
订阅
151

廖杰华 刘真真

不像移动互联网,在国内房地产宏观紧缩阴影下,中国房地产业的故事,如何让资本市场倾听,难度不小。

而在当下,日本地震、全球通胀乃至地缘政治恶化等诸多因素,困扰全球资本市场,此间要展开这样的一个IPO,无疑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挑战。莱蒙国际(03688.HK)8周前成功上市,这是今年内地首个房地产企业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的IPO项目。

作为莱蒙国际的董事长,黄俊康也是内地上市公司天虹的副董事长和第二大股东。很多购买这家公司股票的战略投资者称,他们的介入主要是因为黄俊康这个人,一个拥有三十年多元化跨界创业、投资的经验,以及在香港、内地的房地产开发和运营经验的低调生意人。

经济观察报:莱蒙国际最初并不被人看好,而最近却成功上市,为什么?

黄俊康:应该说,差异化路线是莱蒙国际在房地产调控仍在加码的2011年能够成功上市的关键。莱蒙的差异化得到了许多国际机构的认可,欧洲最大的退休基金管理人之一荷兰汇盈基金持有莱蒙国际5000多万股,新加坡美罗集团也持有5000万股。

莱蒙国际2001年开始全面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借势于中国房地产黄金十年,地产业务从无到有跨越式发展壮大,从2006年的年销售额6亿多,发展到2010年的50多亿。

莱蒙国际不是一家传统的地产公司,莱蒙国际的核心优势是以城市综合体为主、中高端住宅为辅的双轮驱动业务模式。这也是为何日本地震期间,同期赴港IPO的许多企业收回上市计划,其中包括未受市场调控不利影响的非地产企业,而莱蒙国际却坚持上市并取得成功的原因。

经济观察报:从去年开始,许多地产商都在加码商业地产,都力求双轮驱动,莱蒙如何理解住宅和商业的双轮驱动?

黄俊康:住宅与商业地产双轮驱动,会令企业更加稳健、均衡,抵御周期波动,但这也是一条难度更高的路径,需要抵制对规模的诱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莱蒙国际已留存了适量的商业物业,预计到2015年,零售物业将超过50万平方米。因为留存了大部份零售商业物业的缘故,莱蒙国际的销售额看起来比较低,但如果把这些物业出售,莱蒙国际的年销售额就相当可观。

在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下,莱蒙国际打造了两条优质产品线,先后创立了以“莱蒙系”中的“莱蒙都会”、“莱蒙商业中心”、“莱蒙城”为代表的城市综合体品牌;以“水榭系”中的“水榭花都”、“水榭山”、“水榭春天”为代表的城市中高端住宅品牌。

经济观察报:据说很多投资者购买莱蒙的股票是冲着您去的,您怎么看?

黄俊康:这个报道我没看到,但在香港招股时,确实有投资者曾这么对我说,莱蒙国际吸引他原因之一在于我三十年多元化跨界创业、投资的经验,以及在香港、内地的房地产开发和运营经验,加上创办天虹27年来在零售百货的经营管理经验,让这种业务模式突出的莱蒙国际在内地很有竞争力。

莱蒙国际的优势在于我们集团对市场的判断。莱蒙国际习惯于紧跟城市成长的方向和节奏,提前布局高铁、地铁所覆盖的经济高速增长区域,例如目前国内各大知名地产企业纷纷进驻的江苏常州,莱蒙国际提前8年已经进入,并成熟运作至今。

经济观察报:30多年来,您与不同的人合作,创办不同的企业并取得成功,您的经验是什么?

黄俊康:英国思嘉伯集团的董事长KEVIN说我是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优秀合作者。与人合作是我的一个优势,这点在莱蒙国际身上有很明显的体现。

在战略合作伙伴方面,莱蒙国际与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000061)在天津成立了首家合资公司,共同打造天津莱蒙城。深圳农产品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对其经营模式给予了高度重视及支持,莱蒙国际与其携手将为莱蒙国际提供更多的低成本获取土地的机会。

而天虹可以为莱蒙国际全国性发展城市综合体中的主力店提供独特资源,同时为其在全国的土地获取提供渠道,为莱蒙国际在城市综合体开发与运营方面提供了地产与百货跨行业运作的独特优势。

在国际伙伴方面,莱蒙与英国房地产商思嘉伯集团携手并进8个年头,在上市后思嘉伯仍拥有超过11%的莱蒙国际股份,并将长期持有。此外,莱蒙与沃尔玛、洲际酒店、辉盛国际管理有限公司等跨国巨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经济观察报:下一步有何打算?

黄俊康:上市所带来的融资渠道的拓宽从某种意义上解决了莱蒙国际发展的瓶颈,但作为一家公众公司,莱蒙国际如何适应新的身份,继续保持以往发展的态势更为重要。原则上,我会把现有的零售连锁和房地产两个产业做好,不求最大,但希望越来越强,围绕这两个产业,我们再打造房地产基金管理公司。我希望在城市综合体为主,中高端为辅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房地产金融,并将作为我们未来一个大的事业来培育。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