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规模大收缩
新数据的基础是修改后的购买力平价预测。它所包含的基本理念是:在不同国家间比较收入的时候,购买力的差异应该纳入人们考虑的范畴。市场汇率并不能准确地反应购买力的差异,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市场汇率产生波动。
世界银行和其他一些机构搜集到海量数据——覆盖了146个国家的1000种类似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可比价格数据。中国和印度的价格水平要大大超过以往的预计,因此,这两个国家真正的人均收入与其他国家相比要低。但北京和新德里的居民在收入缩水40%的情况下,表现得比其他多数人更为镇定。唯一的改变是这两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没有以前想象得那么重要。
但经济规模并不是唯一的要素。新的购买力平价数据在评估贫困状况和货币汇率水平时也有着自己的意义。折算成国际价格的收入水平下降意味着中国和印度的许多人现在被划定为贫困,结束贫困是世行的主要目标。而中国的市场汇率比起以前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要低很多(也就是一美元兑换更多人民币)的事实曾一度被视为人民币汇率被大幅低估的证据。而新数据却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基本正确。
或许世界银行的计算并不完全正确,但无论如何也很难得出某些研究员曾经大肆散播的低估40-50%的夸张结果。于是新数据引发了“中国维护者”伪造数据的指责。世界银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希望在这个复杂的问题上小有所得。当然数据中仍然存在着不小的漏洞。比如,中国的数据仅仅来源对11个城市的调查。而农村地区的价格——那里仍然居住着中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则仅仅来源于对这11城市数据的推论。新数据的确存在猜测的成分,但至少搜集数据的方式还算系统,以前的猜测成分大有减少。
谈到汇率问题,购买力平价只是计算平衡水准的多种方法中的一个。考虑到中国巨大的经常帐目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人民币汇率仍然处在低估的状态。低估的程度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中国需要的是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能够对市场因素及时做出反应。若非如此,中国央行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不可能制定出真正独立的货币政策。
扩大汇率机制的灵活性对于实现平稳、可持续的发展很有帮助。它使央行有能力大幅度加息控制疯狂的信贷和投资增长,从而实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提高目前实际值为负的银行存款利率将会缓解个人投资者将货币投入股市或者房市的冲动,减轻资产市场的泡沫风险,缓和经济发展中的繁荣——萧条周期。
与此相反,试图确定人民币的“合理”汇率,则是一场傻瓜的游戏,而逐步实现重新估值,使人民币汇率达到“合理”水平的建议则把中国引向了倍受争议的歧途。也许新数据能够缓和与人民币低估和货币操控有关的激烈言论,进而引发一场有关汇率灵活性及其为中国和世界所带来好处的实质性探讨。
- 经济数据何时平民化? | 2008-05-08
- 经济学人:奥巴马获胜 | 2008-05-08
- 经济专家谈通货膨胀 | 2008-05-08
- 经济专家谈粮价问题 | 2008-05-08
- 经济专家谈股权分制改革 | 2008-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