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小非减持五真相》的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统计都有局限性,也有一定的精度。按照10大股东名单,仅能统计出进入名单的股东,未进入名单的股东无从分析。最明显的例子是兴业银行的144个小股东,很难一一追踪。也许我们不能完全揭开市场的真相,但是却能利用各种工具通过计算不停地接近真相,合理的推算就是通向目标的桥梁。
大小非的定义
有读者对本报的统计结果存疑,原因之一是赋予大小非的定义不同。市场上约定俗成的说法包含两部分:第一,股改之前的国家股、法人股,支付了对价后取得流通权,过了锁定期后,能在市场流通的股票;第二,新老划断之后IPO前原发起人的股份。这两类股份取得的价格远低于一级市场,也承担着不能上市的风险,市场理解为产业资本。这些股票在二级市场减持,被理解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博弈。
除此之外,同属于限售股的还有战略配售、网下认购、定向增发等股票,这类股票购买时价格远高于上述两类股票,支付的价格原本就是发行价、定向增发价。因此,这类股票不属于《大小非减持五真相》及本文讨论的大小非范畴。兴业银行2月5日上市流通的股票中就包括向战略投资者配售的3亿股。
小非减持数量的计算方法
原文仅计算了发布公告的大非解禁数量,那么持股5%以下的小非股份如何匡算?这些股东的减持行为仍然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计算出来。每个季度上市公司都要公告前10大股东名单及持股数,选定适当的期初期末时间,经过大量的计算,通过期初期末的持股变动能够计算出大概减持数量。
2006年6月30日之前,只有三一重工股改的持股5%以下股东可以减持,第二家紫江企业限售股可流通时间是2006年8月1日。 即2006年6月30日的股东名单、已经实施了股改的1054家公司中,绝大部分(除三一重工以外)限售股仍旧处于锁定期,股权性质是限售A股。未完成的公司,股权性质是法人股、国家股等。取此时的股东名单,基本能概括股改非流通股东持股情况。2008年3月31日,距离新老划断已经1年半有余,新老划断前股改的持股5%以下股东都已经解禁,如果抛售,将不会出现在股东名单中,如果出现在名单中,对比期初的持股数量,就能算出减持数量,
减持比例保守计算为36%
有读者认为“没有发出小非减持公告的公司一样受到减持之苦”,因此我们将小非的减持数量进行了补充计算。
对于2006年6月30日股东名单中持股5%以下限售股、法人股、国家股股东持股数量,即过了限售期减持也不用公告的股份,其计算过程是:此时有3893个持股低于5%的股东进入10大股东名单,合计持有347亿股,其中47.78 股是中石化股改时3家非流通股东将股权转让给中石化集团,应予以扣除,即这个统计口径所有非流通股东全部抛出,最多抛售300 亿股。在2008年3月31日的股东名单中,期初的3893个股东仍有991个股东出现在10大股东名单中,这些股东在期初持有119.25亿股,期末持有110.70亿股,减持掉9亿股。保守计算,原来持有的300亿股减掉119.25亿股以外的181亿股全部减持,再加上实际减持的9亿股,合计减持数量最多是190亿股。
统计新老划断之后的解禁股减持股份也是这个办法。选2007年6月30日为期初,此时只有4家公司过了小股东的锁定期,包括3只中小板新股和沪市大同煤业,这4家公司重要股东名单变动非常小,小股东锁定期为1年,也包含2008年6月底前解禁的公司股东,期末时间选2008年7月20日 。期初102只股票中,持股比例在5%以下的股东共有425个进入前10大股东,合计持有95.74亿股。这425家股东到了2008年7月20日,仍有172家股东持有期初持有的股份,合计期初持有40.07亿股,期末持有37.16亿股,减持了2.9亿股。有些股东持股数量基本没有变化,其中有50家持股数量1股未动。与处理股改之前的小股东计算方法类似,将期末没进入10大股东名单的95.74-40.07=55.67万股假设为全部减持,再加上2.9亿股,合计减持了58.67亿股 。
股改之前最多减持190亿股,加上新老划断之后最多减持58.67亿股,还有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了78.39亿股(其中股改减持51.25亿股),合计最多减持337亿股,解禁股份总数是919亿股,减持股数占解禁股份比例是36%。将期末没有进入10大股东的视为全部减持,这是相对保守的计算结果。
7月21日,标准答案终于出炉。中国证监会宣布,截至6月底,由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限售股份累计减持250.07亿股,占解禁股份的29.67%。
- 中石油:利润大降39%,预计裁员超8万 | 2008-07-25
- 光大量化核心:熊市行情死咬牛市思路 | 2008-07-25
- 大排量车加税 车市短期受利长期承压 | 2008-07-25
- 大排量车加税 车市短期受利长期承压 | 2008-07-25
- 保时捷“蛇吞”德国大众 汽车业格局有望改变 | 200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