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可
医改话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的难题。在美国,全民医疗方面开支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约17%,医疗体系高度市场化如何不加重财政负担,又保证公益性和医疗效率这一问题是美国历届政府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西方国家,各国医改出现了两大基本思路:一,靠政府,二,靠市场。比如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更多依靠政府,实行医疗福利制度。英国现行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建立于1948年,旨在为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这解决了“看得起病”和“有地方看病”两大问题,全科医生的初级保健服务覆盖全民,但安全、有效的目的依然没有达到。在法国看病并非当天就可挂号看病,而需要先预约地区诊所的门诊大夫,再由这名大夫视情况决定是否推荐去专科大医院治疗。这其中的等待时间,让许多病人难熬。
与此同时,单纯“靠政府”的一些国家,医疗投入缺口不断变大。在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的普通医院,缺乏彩超、CT机、核磁共振扫描仪等设备,医院床位不足、医护人员短缺。这也导致医疗服务品质不佳。比如,加拿大公共卫生局不久前就表示该国呼吸机等设备严重缺乏,如果今秋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加拿大届时将只有3500台到4500台呼吸机可供使用。
据《经济学家》杂志于2009年7月完成的关于全球医疗体制改革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对当前本国的医疗体制均表不满。这其中包括候诊时间、医疗水平及效率、药品价格等。从目前全球趋势来看,保证公益性是最基本的医疗目的。在此基础上,随着投入增加和机制完善,才能逐步改善效率与品质。即使曾经大力提倡医疗体系市场化的美国,如今的改革着力点也力求突出公益性和覆盖全民。
今年4月份,酝酿了30年之久的中国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新一轮医改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强化了政府责任,突出基本、基础、基层和公平性。一直饱受争议的医疗体制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在此次新医改方案中,三年8500亿元的医改投入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部分,在政府新医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将会成倍增长,因此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在价值,基本医疗器械预计将是未来3年内医改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目前,国内近70%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主要集中在飞利浦等三大跨国公司手中。
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起步之年。《意见》明确了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府责任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行性。医改是个复杂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和卫生部门付出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飞利浦围绕 “全程关护”理念的解决方案,是对促进整体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合理配置,提升医疗机构运营效率,降低总体医疗成本的一个积极、有益的尝试。”
全程关护
《经济学家》的调研报告,给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结论:“当前我们仍在把二十一世纪的先进医疗技术应用在十九世纪的医疗体系当中。未来十年内最有影响力的创新势必是一种全新的架构体系,通过全新的医疗流程来实现医疗服务的全程关护。这其中,基于疾病症状的全程关护的意义甚至比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更重要。”
当前正在国内大力推广的 “临床路径”与《经济学家》推崇的针对疾病症状的医疗流程创新甚为相似。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可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随意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与效率的作用;也为医疗保险机构按病种付费合理报销医疗费用奠定了基础。记者从卫生部了解到,今年卫生部将分批研究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和费用高的诊疗项目的临床路径100种,以期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 。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上称,制定临床路径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
面对政府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倡导的医疗流程创新、临床路径试点、以及8500亿元蛋糕,一些跨国企业早已推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如拜耳的“早期干预”,诺华的“全面干预”,以及飞利浦的“全程关护”。
以人为本
“医疗信息化逐步实现由‘收费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转变。”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文明先生曾表示。“在过去一百年时间里,飞利浦一直致力于生产并提供世界领先水平核医学、影像、超声等临床设备。这一发展里程,在八十年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业务重点逐渐移到需要临床解决的信息整合方面,将大量分散在医院不同地方的临床信息进行了有效的整合、筛选。”
据介绍,飞利浦强调全方位的“以人为本”并倡导“全程关护”的理念。“全程关护”是指对于某一具体疾病,运用整体化的观念来设计并提供对该疾病管理过程的完整的解决方案。飞利浦“全程关护”理念,与中国国内一直所提倡的预防、监护和整体医疗概念非常贴合。飞利浦希望通过在中国率先明确提出“全程关护”这一理念,从而提高中国社会医疗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在飞利浦看来,目前社会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人们面临的医疗问题变化越来越快,在健康方面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然而却很难随时接近各种各样的医疗设施。飞利浦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更加提高医疗设施的可接近性,从整体观念考虑如何对病人进行医护,“全程关护”理念旨在实现这样的医护不仅可以在社区、医院中得到,也可以在家里具有可接近性。并且,飞利浦希望这种技术创新能够物超所值,能够在影像系统、监护系统、治疗系统以及整个医疗系统里都有所体现。具体可以应用在心脏疾病、肿瘤以及妇女健康治疗方面。
作为国际医疗业的巨头,飞利浦的竞争优势显然得天独厚。首先,飞利浦拥有非常强大的医学背景以及扎实的管理团队。第二,飞利浦不仅是某个产品或某个疾病领域的供应商,而是以“全程关护”的理念为核心,为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飞利浦不仅仅是在医院里面提供服务,而且把服务延展到医院以外,比如说社区和家庭,是围绕人和健康疾病管理的整体流程来提供解决方案的;第三,飞利浦的医疗以人为本,所有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均是以医护工作者和病患的需求为起点。
据悉“全程关护”模式在美国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它有效提升了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帮助实现医疗设备和医疗资源的动态分配以及价值最大化。
事实上,通过从发现到治疗到健康管理的一整套飞利浦心血管疾病全程关护方案,美国麻省总医院的同类患者住院时间平均降低了4天。便携除颤监护仪可以抵达任何救护人员徒步可到的地方,并可把患者实时数据通过无线动态传输给最适合收治的医院;24小时临床监控系统则可以极大地解放医生和护士,使其能够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就可转治到社区医疗或居家,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完成后期治疗和康复管理。
新医改提出“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把“预防”和“康复”提升到与“治疗”同等的地位。这需要从个人到整个社会的观念和行为的相应改变,也需要从政府到医院、设备生产企业、服务提供商等相关各方的高效互动。“以人为本”的飞利浦“心血管疾病全程关护”理念围绕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监测和健康管理的每个环节展开,既包括针对急救患者的“从发现到治疗”方案,也涵盖了面向无症状病人的“快速分诊”方案,以及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微创治疗需求的 “微创介入治疗”方案和以家庭医疗保健为主的康复管理方案。
数字化医院的模式
实施“全程关护”,优化简化流程,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转效率,离不开创新的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需要管理患者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流动,使医生随时随处获得必要的临床数据,更迅速更准确地提出治疗方案。
就此观点,记者也走访卫生部的相关官员。据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李洪山主任表示,“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起步之年。《意见》明确了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府责任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医改是个复杂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和卫生部门付出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飞利浦围绕 ‘全程关护’理念的解决方案,是对促进整体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合理配置、提升医疗机构运营效率、降低总体医疗成本的一个积极、有益的尝试。”
人口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心脏病、肿瘤及妇科疾病等高发病率的增加,也刺激了对医疗保健的进一步需求,医疗行业从未像现在这样多样化、复杂化而又充满前景。在过去的30年里,医疗保健行业在西方的发展超过了GDP的增长。在今天崛起中的中国,毋庸置疑,医疗行业前景也将势必被列入国家支柱型产业。
《经济学家》在其近期的一份关于医疗行业创新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众多行业已经意识到消费者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地位,但医疗企业却似乎还在回避这个问题。医疗行业应当将患者作为企业创新的源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医疗企业只要深入了解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切实需求,企业就有可能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医疗需求,开发出更简便、更先进和性价比更好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目前医疗保健中的难题。那么,解决困扰全球的医保难题也将像 “像打开盒子一样简单”,使可负担的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中国新医改对市场最大的推动价值,并非简单几十个亿的资金投入。随着中国的老龄化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健康的支出会从目前占GDP5%发展到未来的7%。到2035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独生子女政策将使社会上出现众多 “两个人负担7个人健康”的家庭,而接下来的这些新型消费者将引领医疗保健进入家庭催生巨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