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7-04-20
订阅

银联对决VISA:信用卡市场谁称雄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6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银行卡发卡量已突破11亿张。

    在这11亿张银行卡的背后,则是银联与国际卡组织的激烈市场争夺。近日,银联高层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垄断正在打破。中国银联的贷记卡发行已经超过了1000万张,比2005年翻了十番,VISA不再具有绝对优势了。

    随着汇丰、渣打、花旗、东亚四家首批获准改制的外资银行开业,外资银行已能在中国境内为本地居民提供人民币业务,作为零售业务引擎的信用卡业务也正在加紧准备中。

    根据《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外资法人银行可以享受国内银行同等待遇,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和中资银行一样能发行双币种银行卡,这种情形势必将使VISA、MASTER等国际信用卡组织与中国银联的竞争愈演愈烈,不过,他们各具优势。

    VISA投巨资拓展中国市场

    2005年,VISA在中国投入广告费是2亿元,几乎与收入持平。今年又投入1亿美元购得北京奥运品牌独家使用权
    事实上,银联与VISA及MASTER等国际信用卡组织之间的暗战早已开始。

    2005年,VISA与MASTER在中国加大了广告与营销费用,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商户、发卡行的满意度。而国际卡组织想要抓牢中国市场的目标与外资银行不谋而合。

    据VISA组织公布,2005年其在中国投入的广告费用是2亿元,巨额投入使其在中国的份额仍保持领先。2005年VISA在中国的交易额达到153亿美元,1200亿元人民币,收入是2600万美元,大约2亿元人民币,广告费几乎与收入持平。与VISA一样,2005年MASTER在中国的广告费用也高达5000万美元。

    前不久,VISA投入1亿美元购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品牌独家使用权。据估计,其投入的广告费将高达5亿美元。

    虽然,银联与这些国际卡巨头差距虽然缩小,但是国际卡组织强大的网络优势仍然拦路于银联之前。以VISA为例,该组织的全球电子支付网络VisaNet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广、功能最强和最先进的消费支付处理系统。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000万个特约商户接受VISA卡,还有超过84万台ATM遍布世界各地。单单在亚太区,VISA国际组织有超过700个会员金融机构发行各种VISA支付工具,包括信用卡、借记卡、公司卡、商务卡及采购卡。不少银联高层官员承认,外资发卡机构在国际网络上的优势不是银联立马能追赶上的。

    业内人士认为,VISA等机构与外资银行都以国际化的网络为卖点,两者携手将使得这一特点更鲜明,更能锁定目标客户群。VISA、MASTER借外资银行发行双币卡、人民币卡来争市场份额大有可能。

    银联借本土化优势冲出亚洲

    银联不仅可广泛应用于水、电、气缴费,其人民币结算节省了货币转换费

    近日,银联高层人员宣称:“银联不光在贷记卡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在借记卡方面,也已经超过了VISA等国际卡组织,还略具优势”。

    这与政策优惠有关,但也与银联本土化优势分不开——银联更了解内地市场的需求。

    如今的银联卡可以广泛应用于水、电、气的缴费,以及学校、医院、航空、税务、海关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在境外使用银联标准卡,不仅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回国后用人民币还款,而且还节省了货币转换费。

    在应对中国居民境外消费上,银联也正调整对策。与境外机构合作时,银联不仅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了解中国游客、商务客、留学生工作人员在当地的数量、消费习惯等基本情况,并细致到整理中国游客经常停留的商户名录给合作伙伴。

    同时,银联考虑在各个开通银联卡业务的机器旁加注银联标识,进行中文页面改造,完善远程服务的功能。

    据银联的市场推广人员介绍,银联卡的海外消费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省去了用美元结算成当地货币的转换费。而中国居民使用国际双币卡进行境外消费,会产生额外的费用。

    以美元双币卡为例,在非美元国家消费,银行在进行不同货币兑换时,先将当地货币兑换成美元,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兑换汇率中就已经包含了一部分点差,具有汇率风险。此外,按照VISA和MASTER等国际组织的相关规定,在涉及到多种货币之间的结算时,持卡人还需要缴纳一笔“国际信用卡外汇汇兑手续费”,汇兑手续费的收取标准按消费金额的1%到1.5%不等来收取。

    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给银联人民币卡带来商机。

    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接近5%,在以中国香港地区为主的亚洲地区市场的欢迎度日渐扩大,同时境外接受人民币刷卡消费的商户也已经达到5.8万户,POS机达到8.5万台,ATM机达到30万台左右。这使得不少港资银行都很看好银联标准卡。

    银行希望两者能优势互补

    尽管,银联国际受理环境不及国际信用卡巨头,但其更能吸引存款,更符合中国客户的利益

    外资银行如果选择银联人民币,依靠银联国内网络优势,在渠道上可以作为互补,也能尽快接近中国客户群。

    但是,国际受理环境不及国际信用卡巨头,也是银联的硬伤。外资银行理财师认为,高端客户更注重用卡环境和服务,货币转换费的节省不如高品质的服务来得有吸引力。

    那么,中资银行中的高端客户是怎样看待银联卡的呢?

    “很难比较中资银行高端客户更偏向于用银联网络还是国际信用卡组织网络,这要根据客户自己的需求而定。”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一位负责人说。不过像外资银行描述的那样的高端客户绝对是少数。

    不少中资银行理财师反映,即使是高端客户,他们的生活重心还是在国内。中国居民去境外刷卡,主要源于旅游消费,公务出差,一年最多几次,银联卡可以满足需求。

    以目前外资银行想要尽快争取中国客户的情况来看,发行银联标准卡是势在必行的,银联卡比双币卡更能吸引存款,更符合中国大众客户和部分中高端客户的利益。当然,对于国际交易消费需求强烈的极高端客户,VISA等国际组织优势明显。(作者张竞怡  摘自国际金融报)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