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监会今年将从三方面巩固农信社五级分类成果
一是着力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和规范性。各级合作金融监管部门要继续督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分类操作细则和实施标准,完善会计核算、准备金计提、管理绩效考核等配套制度,确保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五级分类制度完善和标准统一。要继续督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强对贷款分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保证分类质量。要督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严格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和有关监管要求,科学、合理划分不良贷款形态,真实、充分暴露不良贷款。要继续加强贷款分类工作的现场检查和监管问责,对已经检查过的699家县级农村信用社机构,加强后续检查,督促落实整改要求。对其余的县级机构,银监会将组织实施贷款偏离度情况的现场检查,重点检查分类结果准确性、认定程序、认定权限、分类连续性等关键环节,切实提高贷款分类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是着力降低不良贷款。各级合作金融监管部门要从消化存量和严控增量两个方面入手,狠抓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双降”。督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强经营管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财税、法院等部门的支持,综合运用清收、盘活、资产置换、打包出售、核销等办法,加大存量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督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审慎经营、理性发展,完善信贷管理制度,落实贷款“三查”要求,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银监会将从2007年开始,以上一年末的五级分类结果为基数,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推行不良贷款监管新模式,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进行全面监测和考核,按月监测分析、按季考核通报不良贷款“双降”情况,动态跟踪各类贷款间迁徙变化趋势,结合资本充足和拨备充足状况,综合评价各单体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实行分类监管、差别监管,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评级和高管人员履职监管评价的重要参考。
三是着力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各级合作金融监管部门要结合农村金融改革进程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际情况,把监管部门提高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做法,引鉴和落实到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中。主要包括:严格执行贷款损失足额拨备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审慎要求,建立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信贷投放新机制,提高风险抵御能力;认真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推行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的风险分类制度,切实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全面监测、控制和考核;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注意控制贷款集中度风险和关联交易;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合理控制贷款投放的规模、节奏和投向,着力推进资产结构的调整;建立客户违约情况登记通报制度,提高对恶意违约风险的整体防范能力;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内部管理和控制水准;建立授信业务尽职调查制度,全面落实信贷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等,切实扭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用高风险的局面。
此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历史账目清理困难,对贷款一直沿用着“一逾两呆”的分类口径,这次五级分类的完成,标志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贷款从期限管理向风险管理的靠拢。

- · 发言人辞职周星驰成“光杆司令” 有可能退休 | 2009-08-13
- · “中国奇迹”八成靠全球技术 | 2009-08-13
- · 中国将培育低碳经济为新增长点 | 2009-08-13
- · 腾讯二季收益增八成 股价创新高 | 2009-08-13
- · 人教社否认将大幅削减中学课本中鲁迅作品 | 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