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7-09-12
袁满
订阅

世行报告:重新平衡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挑战

2007年9月12日,世界银行今天在北京发布最新《中国经济季报》预测,中国2007年的GDP增长为11.3 %,2008年低于11%,消费者价格通胀率将从2007年晚些时候开始逐渐回落,但重新平衡经济仍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贸易盈余继续扩大,同时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发生改变。不断增长的贸易盈余(迄今为止似乎受抑制出口增长措施的影响甚微),构成了不断上升的国际收支盈余的绝大部分。国际收支盈余与金融部门发展相结合,增加了国内的流动性,推动着资产价格上升,特别是股票价格上涨。尽管消费者价格通胀率上升到10年来的最高点,但这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上涨所致。

《季报》认为,近期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但是中国处于有利地位吸收这种冲击。尽管直接金融冲击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中国会受到主要市场经济放缓的影响,原因在于出口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中国处于一个强有力的位置。世界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季报》的主要作者高路易说:“中国处于有利地位应对全球增长放缓可能产生的冲击。全球经济适度放缓将会实际上减轻决策者对整体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贸易盈余的担心,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强势地位为在必要时调整国内政策态势提供了空间。 ”

《季报》得出的结论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前景继续看好。

 

  在国际方面,没有迹象表明成本压力在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国内方面,经济前景继续保持强劲:利润和信贷高速发展,因而投资很可能继续大幅扩展。消费预计会保持稳定,但通涨上升正在抑制实际消费增长。

世界银行现在预测2007年的GDP增长为11.3 %,2008年低于11%。国际食品价格预计将进一步上涨,但国际工业商品价格上涨速度可能会继续放慢。总之,世界银行预期消费者价格通胀率将从2007年晚些时候开始逐渐回落,但认为仍存在通胀上升的风险。世行现在预测2007年经常账户盈余为GDP的12 %左右。

外部失衡仍然是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尽管目前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需求和价格压力,但非常强劲的增长具有最终超过供给增长的风险。因此,当局已经正确地着眼于避免过度需求以及防范食品价格上涨引发全面通货膨胀,今后还需要继续抹干流动性和提息。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然而,宏观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抑制贸易盈余,而实际汇率升值是最为明显的政策工具。如果美国经济放缓幅度超过预期对此产生负面影响的话,减少外贸不平衡可能会成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基于税收的措施来抑制贸易盈余,但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

关键性的挑战仍然是重新平衡经济。这就要求采取进一步的财政和结构性政策措施,《季报》中论述了这些措施。

本期《季报》的特别专题论述了中国是否存在劳动力短缺风险的问题,得出的结论认为,尽管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最终将会耗尽中国的剩余劳动力,但这种情况近期不大可能出现。除了人口因素外,政策也会影响劳动力供给。专题部分讨论了政策的影响,特别是教育、养老、土地改革和人口流动等方面的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