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良贷款风险涌动,高盛下调中资银行评级
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严钰 受累中报披露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的不良贷款风险增加、以及国内宏观经济的不利因素等居多因素影响,国际投行高盛公司9月9日下调中国银行业评级。受此消息影响,交通银行H股昨日下跌4.26%,报收8.54港元,多家被调级的银行股价也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下调银行业评级
高盛发表报告称,由于银行业将在2009年面临更多宏观面和不良贷款等不利因素,该行将银行业评级下调至 “中性”,其中,除工商银行外,其他银行全部被下调至“中性”或“卖出”。比如,交通银行H股以及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华夏银行A股全部降至“卖出”,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H股评级则降至“中性”。
高盛表示,评级调低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即国内宏观经济的不利因素包括投资和净出口走软,以及政策风险;明年银行贷款定价能力、净息差和资产质量缺乏可预见性,特别是规模较小的银行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下风险相对较大;来自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的不良贷款风险增加,可能导致银行股估值继续下调。
高盛认为,国内银行股的价值重估取决于全球及国内经济稳定,以及主管部门放松政策等因素,但预计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政策松动。另外,鉴于目前情况,该行看好房地产和制造业贷款比重较低的银行,因此,高盛表示同时看好工商银行的H股和A股,并维持其“买入”评级。
对于高盛此次调低中国银行业评级,分析人士表示报告中所提到的不利因素,包括宏观经济下滑,资产恶化等,对银行盈利预期是会产生影响。这些预期早已为市场所预料到,并已经被大幅下跌的银行股所消化吸收。目前银行股已经下跌很多,未来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经很小。高盛此时再来调低评级,未免有些不厚道,也说明其“此前的评级有问题。
银行业应警惕不良贷款风险
虽然不少业内人士对高盛报告提出质疑,然而有分析人士对中国银行业不良风险的判断表示认同。根据中报资料,截至08年6月30日,A股14家上市银行中,共有11家逾期贷款余额比年初有所增加,其中有5家逾期贷款余额与总贷款占比也有所增加,而且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银行之逾期贷款和占比也都上升。
从中长期的信用趋势来看,持续的宏观调控、全球通胀居高不下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使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显著加大。对于一直处于高度成长中的银行业来说,经济增速回落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加之,由次债危机导致的全球信用紧缩,也将对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带来不利影响。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和间接金融仍占主导地位导致金融风险仍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从而加大了经济增长放缓时系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进而给银行资产质量和进一步的盈利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对此,分析人士称今后一段时间,银行的利润增长速度肯定会下降,而银行资产质量是否会恶化,将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的放缓程度。鉴于部分行业和企业的资金链趋紧及财务状况恶化,尤其在房地产、出口导向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领域,对银行资产质量形成较大压力,以及银行业务结构不合理等诸多操作层面的因素,银行业更应该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调整自身结构来规避风险。

- · 沪指跌破3200点 短期注意风险 | 2009-08-12
- · 银监会祭出政策组合拳 | 2009-08-08
- · 高善文:未来风险是微调变超调 | 2009-08-07
- · 政策频出力度升级 银监风暴来临? | 2009-08-05
- · 学生未上高三先念复读班 专家称风险很大 | 200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