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联“改嫁”富国 花旗或将上诉
网络版专稿 实习记者 韦承武 在几经权衡后,美联银行在10月3日选择了富国银行作为其新东主,令花旗银行在此次并购案中出局。
次贷危机使得美国银行业陷入困境。8月初,美联银行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文件显示,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恶化,该银行已将第二季度的亏损额调高至91.1亿美元,其股价自年初以来也缩水了七成左右。
上周末美国联邦政府曾为总部位于夏洛特的美联银行与总部位于纽约的花旗银行牵线搭桥,目的是不想使美联再次陷入身处经济困境的金融机构之手。而富国的竞价彻底颠覆了政府促成的这一联姻。
富国银行“横刀夺爱”
对于全美第四大银行的美联银行来说,富国银行周五完成的这笔交易必将成为美联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步。关于美联银行并购案的一系列谈判开始于上周末,并于本周一凌晨以政府出面把美联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给花旗银行而落下帷幕。在此次收购谈判中,富国银行一直都是美联银行的主要竞买者。
然而花旗与美联达成协议后不久,富国银行与美联银行3日出人意料地联合宣布,富国银行将以换股的方式收购美联银行的全部资产,包括美联银行的优先股和全部银行储蓄,而且不需要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担保。
据悉,根据花旗银行提供的交易方案,美国政府很可能要提供资金用以吸收美联银行未来近百亿美元的损失,这样花旗银行的股东们自然会欣然接受,而美联银行却几乎损失殆尽。因此尽管美联急于摆脱困境,但谈判仍进展缓慢。花旗与美联事实上也并未达成全面收购的协议。
而富国银行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成功收购美联,首先是收购报价上差距。富国银行的报价是151亿,这一价格,远远高于花旗此前21.6亿美元收购美联部分银行业务的价格。而每股7美元的价格,也比美联周四的收盘价高出近79%。
同时富国银行的收购方案却为陷入困境的美国银行业实现自身的基本价值带来了一缕曙光。其方案认为身处困境的银行仍然拥有自己的市场,而且这一方案绝不会拿纳税人的钱来冒险。富国银行方案的更可贵之处在于,富国不会向美国政府伸手要一分钱,这才是富国赢得收购案的最主要原因。
“与以前的(花旗)部分收购美联银行银行业务的协议相比,我们的收购方案为美联银行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富国银行董事长理查德·克瓦克维奇表示。
消息传来,当日美联银行股价暴涨59%,至每股6.21美元。而在美联银行位于夏洛特的总部大楼内,美联20000名员工在走廊里欢呼雀跃。一位美联员工称:“即使是在牛市,我也从未见过人们如此兴高采烈。”
花旗或将上诉
这一结果对于花旗来说显然难以接受,因为就在数天前,花旗集团曾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协助下与美联银行就收购其银行部门已经达成协议。
当得知富国银行出生后,花旗CEO Vikram Pandit于当晚紧急召集银行高层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包括可能要把美联银行告上法庭。
花旗与美联的高层曾经共同签署了一份所谓的“独家买断协议”,规定美联不能与其他任何组织就收购事宜进行谈判。花旗认为美联与富国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双方达成的“协议”。
花旗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花旗银行要求美联立刻终止与富国的所有交易,包括任何违反花旗与美联业已达成的 “独家买断协议”的相关内容。花旗银行保留一切有关美联银行以及此次交易的所有法律权利。”同时指出最高法院法官已在当地10月4日晚下令暂停富国银行收购美联银行的行动。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Vikram Pandit表示,在美国法院的有利判决之下,花旗银行将最终赢得对美联银行的竞争。
并购对花期与富国的影响
花旗银行在经历了三个季度170亿美元的损失之后,公司希望通过收购美联银行来振兴业绩。今年以来,花旗银行的市值蒸发已达38%,目前仅为1000亿美元,这一数字也低于富国银行当前的市值。
而如果成功完成对美联银行的收购,富国银行的存款总额将达7870亿美元,基本接近花旗银行8260亿美元存款额。同时富国银行的资产总额将上升至1.42万亿美元,上升至全美第三,另外,其营业网点数量将上升至10761个。

- · 【传媒视角:互联网已死】 | 2009-08-13
- · 花旗中国获准成为本币做市商 | 2009-08-13
- · 雷普索尔出售子公司 趋向中石油 | 2009-08-12
- · 汇控增持印尼经济银行股权 | 2009-08-12
- · 东亚银行计划明年上海上市 |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