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离”金控 上海国际集团或重新定位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勇 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际集团)的发展或将陷入尴尬。已上报两个月的资产重组方案至今没有下文,上海市政府内部人士表示,由于存在诸多不足,重组方案最终可能会被相关主管部门否定。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市政府有关领导正在重新考虑国际集团与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国资公司)的行政化整合,甚至可能重新定位这两家公司。
重组无下文
9月初,国际集团正式向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提交资产重组方案,核心内容是在集团以下设立三个业务板块,分别是国际控股公司、实业集团和资产管理公司,其中国际控股公司将收纳国际集团和国资公司名下所有的金融类资产。
“按照当初的预计,重组方案的批准应该是很快的事情。”接近国际集团高层的人士表示,“(市政府)主管领导很早就看过了待批的方案,只是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
实际上,“方案刚刚报批时就已经留下了隐患。”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人士告诉本报,虽然准备了三套方案,但无论哪一套方案都不是很完整,并且有一些存在税收、审批等环节的障碍,因此“重组方案到现在也没批下来也不是很让人意外。”
对此,上述市政府内部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意味着此次方案最终可能会被否定,或者被要求对方案进行修改。
接近国际集团高层的人士认为,重组方案不确定,国际集团的业务开展和人事安排也都将继续被延后。
另外,国际金融动荡引发的金融混业风险加大,也是影响上海市政府批复国际集团重组方案的原因之一。
“远离”金控
多年来国际集团作为上海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重要平台之一的说法,从来没有被外界怀疑过。然而到了今年10月,国际集团与金控之间似乎不再是 “等号”。不久前,上海金融工委副书记吴建融对某媒体表示,国际集团并非金融控股公司。
不过,了解内情的人士称,国际集团打造金融控股的道路早已不再顺利。
“首先在战略的制定上就缺乏可操作性,依靠行政捏合的方式需要政府支付过多代价。”在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内部人士看来,国际集团组建金融控股的过程,目前遭遇困境是可以找到原因的。
“国际集团的做法也不太妥当。”上述人士指出,从目前来看,国际集团已经有些偏离金融主线。
即使是在金融领域,国际集团在投资战术上也显得主线不明。据悉,国际集团近来虽然新增了一些金融企业股权,但这些企业的规模都偏小,例如安信农保、长江人寿、大众保险等。
上海市政府的内部人士表示,目前领导层有一种说法,即借鉴上海产业投资平台——上海国盛 (集团)有限公司的模式,在国际集团和国资公司之上成立一个控股公司,而后让二者各自经营。
此外,如果国际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位有所变化,浦发银行就不再需要作为金融控股的平台去运作,与国际集团的关系也可能重新定位。

- · 西飞国际合资古德里奇 瞄准国产大飞机 | 2009-08-12
- · 力拓胡士泰等四人被上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 2009-08-12
- · 写在危机一周年 | 2009-08-11
- · 【传媒视角:上海的户籍改革】 | 2009-08-11
- · 新上海人多希望生二胎 担心独苗成年后太孤单 | 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