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家比试丛林生存(1)
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程志云 欧阳晓红 袁朝晖 中国银行家们的挣钱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以前放贷给大公司然后坐地收钱的简单商业模式被迫转变,现在他们必须进入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丛林,与他们做买卖还要尽量挣到钱。
金融危机下,各银行不但要讲政治,而且也要谋求自己的利润,今后银行家比试的将是各自的丛林生存能力,或许他们早就该上这一课了。
中行的“信贷工厂”
吴秀敏女士这两天非常繁忙。
这位上海乔冠化工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从中国银行拿到了一笔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对于这家化工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吴秀敏所在的公司是1997年在上海注册成立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从事的是塑胶制品、模具产品的生产、染色、出口生意。
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这家年产值约4000万元的企业亏损将近2000万元,资金链十分紧张。“作为塑料制品行业,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劳动力成本的涨跌,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业内人士指出。
尽管如此,乔冠化工在2009年却接到了一些利润颇丰的新订单,依靠这些新的订单,乔冠化工有机会在今年获得“翻盘”的机会。
“我们希望通过贷款购买原材料扩大生产,但由于我们是外资公司,金融危机后,多数本地银行担心外资企业信誉,根本不愿意给我们放贷款。”吴秀敏告诉记者。
然而,中国银行却 “痛快”地把1000万人民币的贷款批给了吴秀敏,期限一年。
中行的信贷经理徐文佳告诉记者,中行经过测算发现乔冠化工属于制造型企业,尽管在金融危机中亏损了,但其产品销售情况比较好,有比较充裕的现金流,而且有新的业务增长点。经过前台客户经理和后台风险审批的共同认可,中行很快就把钱贷给了他们。
记者了解到,为了帮企业节约资金成本,中行还为其设计了“随借随还、分笔放款”的贷款方案。对乔冠化工这样一个有淡季旺季之分的制造型企业来说,随借随还、分笔放款既能够盘活企业资金,不使多余资金沉淀,又为企业减轻了到期一次性大额还款的压力。
“正是中行的资金帮助这家化工企业渡过了最困难的关口”。徐文佳说。
徐文佳承办的乔冠化工公司信贷项目其实只是中国银行在上海进行的中小企业信贷工厂的一个案例。
从2008年初,中国银行开始在上海和福建泉州试点中小企业业务新模式,并在中小企业信贷上引入了“信贷工厂”的概念。
所谓信贷工厂实际上是中国银行针对中小企业授信而设计的标准化业务流水线。申请贷款的小企业可以按照这种标准化的流程向银行申请授信,并迅速得到银行的反馈。
一位中行人士告诉记者,从上海福建试点情况看,中小企业如果材料提供齐全的情况下,符合规定的企业5个工作日就能拿到贷款批复。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就在近日,中国银行正在将中小企业贷款新模式——信贷工厂试点扩大到北京、浙江等16家省分行。“如果一切顺利,年底前在中西部地区还会再复制40家的信贷工厂。”一位中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工行浙江实验
和中行不同的是,工行正在尝试一种银行、地方政府、中小企业等多方合作的新的信贷模式。
本报独家获悉,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拟与浙江省工行达成一项合作协议:浙江省工行承诺三年内向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不少于3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支持,促进成长型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目前,涵盖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省工行、担保机构以及中小企业等四方的融资操作细节尚未敲定;但基本框架已设计好。”浙江省政府有关人士说。
1 | 2 |

- · 女子醉悬高楼惊动谈判专家 12楼窗外呆两个半小时 | 2009-08-13
- · 广州首现甲流重症病例 17岁中学生仍中度昏迷 | 2009-08-13
- · 陈楚生北京当宅男靠写作苦熬 官司了结遥遥无期 | 2009-08-13
- · 英国公主开始大学生活 从皇宫迁入集体宿舍 | 2009-08-12
- · 郭德纲推相声联盟为侯家出头 |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