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建荒下的应对策 股份制银行5月信贷发力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冬 由于丧失了前4个月的信贷机遇,在业绩的巨大压力下,一些股份制银行5月份发起了信贷的 “绝地反攻”。
本报记者通过调查获知,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及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纷纷通过敦促授信客户尽快贷款、争抢区一级政府基建项目及缩短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等方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中小企业贷款成为了股份制银行在市场“夹缝”中生存的最有效手段,多家股份制银行在5月份表示要加大该项贷款力度。
但股份制银行亦面临着基建信贷需求不足的尴尬,中小企业贷款虽然需求旺盛却因认为风险偏高而缓步推进。多家研究机构均认为5月信贷增量将继续回落。
猛攻信贷
在1季度的天量信贷投放中,股份制银行与四大国有银行的境遇相差甚大。
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股份制银行的人民币信贷新增为1.1477万亿元,而今年1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额为4.58万亿元。
而在4月份新增的5918亿元信贷中,股份制银行依然未能改变劣势。
兴业银行一位信贷负责人称,“4月新增信贷主要还是流向了政府的大基建项目,股份制银行在大项目上竞争能力较差,因此4月信贷市场的主力依然是四大国有银行。”
与信贷增长迟滞相对应的是,股份制银行的各地分行在当地信贷市场份额下滑严重。
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一位信贷负责人称,“股份制银行前四个月在重庆的市场份额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现在大家的压力都比较大。”
而在银行内部的考核系统中,市场份额向来是总行对各地分支行考核的关键指标。在该指标的压力下,5月份以来,股份制银行各地分支行开始“猛攻”信贷。
浦发银行郑州支行的一位信贷人员透露,5月份支行的任务很重,由于此前手中比较成熟的项目都做得差不多了,现在只能是尽量缩短贷审周期,以及催促一些已获授信的客户尽快贷款。”
在大型基建项目贷款上,除了受总行额度限制外,股份制银行本身的竞争力也远不如国有银行。在此情形下,股份制银行开始紧盯区一级的政府基建贷款项目。
安信证券研究员高源5月份在武汉调研后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股份制银行计划在下阶段抓住武汉政府调整融资平台从市级下放到区级的机遇,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股份制银行猛攻信贷的背后,是对央行宽松信贷政策调整的预期。
无米之炊?
虽然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渠道冲刺信贷,但股份制银行依然感受到了有效信贷需求的不足。
深圳某大型国企的一位财务负责人就深切的体会到了银行信贷员的“热情”。该人士说,“近段时间有很多银行信贷员过来谈贷款的事情,其中股份制银行最多,几乎每隔几天就来一次,但我们目前是真的不需要贷款,账上的资金已经够用了。”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公司业务部的一位负责人也坦承,“感觉非政府部门的贷款需求较少,还没有看到复苏的迹象。总体而言,5月信贷增量将低于4月份。”
事实上,政府大型的基建项目也早在前四个月被四大国有银行瓜分完毕,而新的基建项目都处在报批的过程中,即使股份制银行集中火力想猛攻基建贷款,但也只能无奈地面对“无米之炊”。
上述兴业银行人士称,“政府基建项目的报批过程都在两三个月以上,第一轮的基建信贷投放已经基本结束,新的大型基建项目不好找,即使找到又有总行的支持也不一定会拿下,因为还有来自其他银行激烈的竞争。”
中小企业贷款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但其中蕴含的较大风险,使得各家股份制银行在快速推进该项业务时显得“如履薄冰”。
据悉,一些股份制银行在加快中小企业贷款贷审的同时,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也主动的增加了相关拨备的计提。
上述浦发银行郑州支行人士称,“我们近段时间放出去的中小企业贷款,有的在放出去的同时就划为关注类的贷款,在正常贷款计提1%拨备的基础上再提多一点。现在大家都宁愿牺牲一点不良率,来换取贷款规模的增长。”
国泰君安一位研究员透露,“一些股份制银行5月份确实有加大信贷投放的计划,但具体的效果怎样还属未知,因为信贷需求早在前几个月已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 · 蓝筹股引领反弹 大盘强势补缺 | 2009-11-25
- · 叶檀:股市安全性好于楼市 | 2009-11-25
- · [收评]主力护盘明显 宜轻大盘重个股 | 2009-11-25
- · 茅于轼:理解通胀 应对通胀 | 2009-11-25
- · 左晓蕾:严防银行资金在房地产与股市间流动 |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