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与结构成主要考量 银行信贷偏向“明松暗紧”(2)
控风险调结构
前5个月,信贷投放创“天量”。东方证券报告认为,6月份贷款可能会超过4、5月份的平均水平。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银行信贷正由‘过度投放’向‘适度投放’转变”。来自申银万国近期在全国范围内一次调研显示,当前银行放贷积极性较1-4月已明显回落。
银监会有关人士表示,银行信贷投放流入政府投资项目的比例较高,银行信贷有保有压,但存在“保多、压少”的现象。下半年商业银行的信贷重点会从国家大型项目贷款逐步过渡到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带动民间投资,从而实现信贷的软着陆。
5月份各家银行贷款结构中,项目贷款依然是信贷增长最主要板块,新增贷款主要追逐基础设施等领域,国内贸易融资替代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的情况很明显。
“5月份到目前,企业类贷款有所增加,个人贷款呈下降趋势。我们重点关注科技进步、主流型企业。下半年该行信贷已经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贷市场,增加小企业、个人贷款。”一位股份制银行青岛分行行长说。
一位建设银行人士透露,就在几天前,建设银行还专门召开了贷后管理的视频会议,行领导还专门强调控制信贷风险,以及对信贷规模和结构进行调整。
中行总行对公部人士则告诉记者,目前央行和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已经多次和商业银行座谈。主题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在信贷增长较快的情况下要控制风险,保证信贷进入实体经济,防止信贷虚增。
在近乎完成了全年信贷投放任务的商业银行,目前对信贷投放已开始出现“明松暗紧”的趋势。
风险防范也越来越摆上了银行考虑的首位。
“政府类项目贷款的还款来源有限,大部分靠地方财政收入,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显然远远低于信贷规模增长,这也是隐患。我们现在做政府项目越来越谨慎,不但要求有财政担保,还要和地方职能部门对接及采取银团贷款等方式。”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即便监管部分不进行控制,下半年信贷增量也是一定会下降的。因为下半年再放中长期贷款不赚钱了。按照现在的信贷条件,中长期贷款按风险权重 150% 计提拨备,成本高而收益却相对比较少,很划不来。
华夏银行某分行负责人表示,不久前总行下发通知要求调整存款结构,降低付息成本。
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部分资产价格上涨较快,未来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可能增加。相应的信贷政策从前期加大信贷投放保增长,转向关注信贷风险和引导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特征是 “外松内紧”。
1 | 2 |

- · 信贷消费的杠杆效应更大 关键在风险控制 | 2009-11-19
- · 后危机时代 中国如何转化风险 | 2009-11-19
- · 列维·斯特劳斯:独行者的离别 | 2009-11-13
- · 第四季度展望:经济加速增长 风险迅速累积 | 2009-11-12
- · 中美经济结构如何调整 | 2009-11-12